陈丽娟听课评议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30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丽娟
芙蓉小学《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议表
执教者
陈丽娟
年级
子课题组
中年级数学
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时间
2011.5.17
评  课
这是一节值得深入研究的课。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从观察数的末尾数字到观察这个数的数字和,具有很大的思维跨度。学生很难通过独立的探究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这时,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用实验的方法来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改变了以往先列举几组3的倍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字,然后引导学生归纳特征的教法。这样做,不但提高了数学知识本身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更好地经历了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教师首先让学生用4颗算珠拨3的倍数,学生非常投入地去拨数,可就是拨不出3的倍数来,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学生的困惑越大,继续研究的欲望就越强。
通过引导学生用任意颗算珠的拨数实验和全班学生的汇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用4颗、5颗算珠拨数,不能拨出3的倍数;而用3颗、6颗算珠拨数,怎么拨都是3的倍数。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有了初步的感觉,为下一步的猜想活动指引了方向。
本节课,教师采用让学生进行拨珠实验的教学策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后经历“用4颗算珠拨3的倍数——用任意颗算珠拨3的倍数——用3颗、6颗、9颗……算珠任意拨数”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拨珠实验,从而使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认识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而越来越清晰,他们在实验、探究、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建构起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整体认知。本节课虽然没有生动的教学情境,但教师巧妙地把学生推上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沉浸在一种浓厚的探索氛围之中,他们被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所深深吸引。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才是真正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认知过程。
 
 
                        评课人:陈祥娣
 
芙蓉小学《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议表
执教者
陈丽娟
年级
子课题组
中年级数学
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时间
2011.5.17
评  课
    一、自主探究,寻求规律
     在探寻“3的倍数的特征”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给予了探索与思考空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在“数位表”上用3个圆片摆出3的倍数,继续加大难度,用4个圆片摆出不同数。在学生思维发展进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停止摆放,进入思考层面,寻找圆片数与摆出数字的关系,让学生从感性向理性思维发展,层层深入,推出规律,强化理解,在实践探索中自主构建知识,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很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读题、分析抓住题中关键词理解判断,思考解题方法,在训练中学生明确了解题思路,形成能力。同时对“3的倍数特征”的强化很到位,得到了“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的结论,教师用红粉笔突出“各位、和”等关键词,指导学生换词分辨“各位”与“个位”的区别,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体味数学语言的精确表达与严谨性。
三、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学生找到规律后,教师有坡度地设计了不同的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拓展延伸中夯实所学知识。
     在判断“14、35、45、100、332、876”等是否是“3的倍数”中,强调学生说出理由,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还不够,教师继续设难,学生勇敢挑战:“在括号里填数使数成为3的倍数”—“写出一个数,它既是2和5,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判断6399217是不是3倍数的奥秘”,在一连串的训练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思维不断发展,知识向纵深发展。
    这一阶段教师采用是集体问答的形式,课堂很热闹,学生思维活跃。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果能在学生静静思考、自主练习、教师现场巡视诊断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订正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一方面避免学生如“南郭先生”随声附和,不懂装懂,不利于知识掌握;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深入分析,自我诊断、自我内化的能力。)
     
                        评课人:陈艳
 
芙蓉小学《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议表
执教者
陈丽娟
年级
子课题组
中年级数学
内容
3的倍数的特
时间
2011.5.17
评  课
    昨天听了陈老师的《3的倍数的特征》这堂课,收获颇多,尤其是在引导学生亲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去研究,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写出了100以内3的倍数,然后让学生们猜测:“同学们,那你们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只关注到数字的个位,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1、2、4、5、7、8、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老师对学生的猜想不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让学生借助摆棋子,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刘老师先让学生确定一个3的倍数,如24,然后让学生自己摆棋子,十位摆的颗数,个位摆的颗数,共用颗数,这个时候学生就在十位摆2颗,个位摆4颗,共用了6颗棋子,然后再选好一个3的倍数,依次摆下去,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也渐渐的发现了蕴含在这中间的3的倍数的特征,最后在小结的过程中将十位摆的颗数、个位摆的颗数、共用颗数抽象成十位、个位、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而把棋子颗数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而刘老师只是稍稍引导学生,最后由学生交流,用语言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整个过程清晰明了,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老师又让学生举例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评课人:林燕
 
芙蓉小学《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议表
执教者
陈丽娟
年级
陈丽娟
子课题组
中年级数学
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时间
2011.5.17
评  课
 听了陈老师“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感觉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尤其是在引导学生亲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1、2、4、5、7、8、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老师对学生的猜想不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让学生借助小棒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用5根小棒在表格里任意摆数,得出结果: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到这里有几个学生显得很兴奋。随后用6根、7根、8根……小棒实验,完成表1。教师将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们,然后板书出每组的实验结果,从结果的数据中,学生们都很兴奋地发现了所用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是3的倍数,每个数所用小棒的根数,也是每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把小棒根数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为了将此规律推广到多位数,教师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表2,使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特征通过后面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得以强化巩固,直到学生完全掌握。
由此可以看出,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是这节课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摆小棒、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先示范摆法,使学生的操作有章有法,而教师一直在学生中进行指导,使得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更有实效。这些学习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课人:高丽芬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