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小结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教研组以科研为先导,课题研究为龙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这学期,我们教研组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围绕《基于学生主动发展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的研究课题,学习了相关理论,开展了一些活动,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做好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学期初,我们组老师认真学习了教导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们要求每个成员按计划制订自己的教学工作重点和计划,把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并接受教导处在期初、期中和期末的三次常规检查。.同时我们教研组人员重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和认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过程。课堂上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自信心;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数学的表达和交流。我们除了重视学困生的辅导外,还加强了优等生辅导,课外认真辅导优等生的读报活动,加强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学中重视数学能力和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上观看中央电教馆网上的教学录像,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学习空间。
  我们不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在其它活动中也广泛开展探索,进行实践。为年轻教师提供下乡送培活动,积极组织数学青年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能力比赛,低年级的杨露老师、中年级的孟丽勤老师分获一等奖,叶婷等老师获二等奖,另外我们数学教研组重视以老带新,由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委以青年教师重任,上好教研活动课,区级公开课。我们教研组充分发挥着集体的力量,共同预设教学过程,经过了多次试教,听课,评课,研讨。在探讨中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并商量对策,寻找策略。如常州市骨干教师梁晓英老师上了区级示范课《解决问题的策略》,青年教师杨洁老师上了《简单的周期》,叶婷老师上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这三堂课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总结归纳,上得很成功。同时大家还讨论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教学,如何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活动中大家都一致觉得收获大,进步快。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亦有不少困惑:如何备课,如何设计教案,教材重组后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落实课题研究,……我们倍感肩上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3.加强教育教研成果的推广
我们数学教研组是一个团结温馨的团体,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三下午进行学习与研讨,讨论教材问题、教学中的问题、学生问题等等,大家在教研中畅所欲言,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我们组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大家都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勤勤恳恳工作着。我们本教研组的老师认真撰写案例和论文,多位老师的论文获奖或发表在教育杂志上。我们决心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对待事业要爱,理论学习要钻,科学意识要强,教学业务要强。”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任重道远;面对新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面对新机遇,我们要全面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未来,在发展中不断地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改革,适应社会,才能在新课程实施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