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备课组3月学习材料体会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30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丽娟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1.学情调查,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情调查”,即在课前老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不着痕迹的问题,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以此了解班级学生对于新知了解程度等。学情调查当然是最有效的掌握学生学习起点的方法。当我们对学生的学情像手指一样熟悉与清楚时,我们的教学设计才能最大程度上切合学生的时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我是这样做的,课前找4-6名学生,好中差各一两人,先给出新知的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观察他们的结果,在错误中寻找本节课的难点,即而在课堂上重点攻克,也能让老师在课堂上收放自如,因为已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了大体的了解。
2.预习提纲的设置。
(1)预习要求必须具体的、明确的。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内容不可过多,要精简而且难易适中,有伸缩拓展的空间,切忌空洞,例如看课本15到16页这样的预习最要不得.因此教师对预习内容必须精心布置,巧妙设计。
(2)预习内容有很强的层次性、指导性。每一个预习要求是围绕一个题目来的,所以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要有层次性、重、难点突出。
(3)语言一定要明朗,不能含混不清,让孩子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或是怎样回答都行。
(4)预习本的设立。预习提纲固然好,但每天印一张预习提纲确实耗材太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预习,在班里还设置了预习作业本,每一次的计算预习要求让学生按顺序记在本子上,每一个要求下都留有预习书写内容的空白,回家后,学生就可以根据大纲进行预习了。
(5)学生预习方法的辐射。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利器”——好的预习方法,就能“善其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有些学生预习效果很好,而有些学生还是不入门。针对学生们在预习习惯、能力上出现的这种差异性,我适时开展了小组预习活动,让优生帮带预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把预习方法辐射给组内其他的孩子。还特地从这些预习表现突出的学生找了几人,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向班内同学们介绍自己的预习经验。
    我惊奇的发现某些学生的方法真是太好了,通俗、易懂,而这些方法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理解,因为他们是同龄人。为他们搭建平台推广优秀的预习经验,既能让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借鉴,也能让介绍人充分体验到预习带来的乐趣,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从而不断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在预习提纲的帮助下,学生们渐渐找到了预习的感觉,预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无处下嘴的刺猬。课前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个体独立自主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知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确确实实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展示交流
    学生预习的成果,尽可能的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进行展示、交流。预习过后的学生,有了教学内容的认识,有了困惑和收获,他们会很向往在老师、同伴的面前展示自我,展示自信、展示困惑。展示的过程中,生生、师生互动、思维碰撞,自主探究、对新知的进一步理解、认识、迸发创新火花的有效成果也会随之自然产生的。
(1)争当“小先生”。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准备工作下,课堂上学生进行提前预习的课堂展示,学生上台当“小先生”,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意义及推导过程。如果其他学生面对你的讲解有疑惑,小先生要负责解惑。小先生要想明明白白的把所学教给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要做到相当的充分。当然,小先生遇到困难也是可以寻求同伴的帮助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好小先生也是不容易的,这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述、思维的敏捷性、学习的投入程度都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些好的学习技能都是需要慢慢发展的。所以现在孩子能敢于走上讲台本身就是一种自主地体现了。
(2)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有价值。训练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能使学生向更深的知识层面挖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当小先生讲解完毕后,我就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觉得里面的几个问题特别有价值,能够通过这几个问题直接突破教学难点。于是,小先生能解决的小先生讲,不能讲的,同伴互相解疑。《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示,让学生进入想的多、说的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的课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独创成功的快感。
    学习道路上,学生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没明白,只有自己最清楚。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与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加有针对性,才会避免重复性、不必要、遗漏的教学工作,从而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事实上,实际的教学中,有时我们会很少或直接不给学生这样的权利,心甘情愿地按照自己的行为意识拖着学生走,导致太多的无效工作。因此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3)总结概括,提升思维
    当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后,一系列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就会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概括新的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的思维。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当学生在展示交流、质疑释疑中明确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意义后,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再次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时所要注意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对新知的概括升华,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规范的数学模型。
4.学后有效练习,让学生“步步为营”
    怎样判断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看学生课堂练习情况是一很好的途径。有效地课堂练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装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在课堂上贯彻、落实学生自主、有效学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_______中年级数学__组
学习内容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姓    名
陈祥娣
任教年级、学科
三数
学习时间
2011.3.8
 
 
 
 
 
 
 
 
 
   1.学情调查,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情调查”,即在课前老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不着痕迹的问题,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以此了解班级学生对于新知了解程度等。学情调查当然是最有效的掌握学生学习起点的方法。当我们对学生的学情像手指一样熟悉与清楚时,我们的教学设计才能最大程度上切合学生的时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我是这样做的,课前找4-6名学生,好中差各一两人,先给出新知的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观察他们的结果,在错误中寻找本节课的难点,即而在课堂上重点攻克,也能让老师在课堂上收放自如,因为已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了大体的了解。
2.预习提纲的设置。
(1)预习要求必须具体的、明确的。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内容不可过多,要精简而且难易适中,有伸缩拓展的空间,切忌空洞,例如看课本15到16页这样的预习最要不得.因此教师对预习内容必须精心布置,巧妙设计。
(2)预习内容有很强的层次性、指导性。每一个预习要求是围绕一个题目来的,所以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要有层次性、重、难点突出。
(3)语言一定要明朗,不能含混不清,让孩子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或是怎样回答都行。
 
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_____中年级数学____组
学习内容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姓    名
陈艳
任教年级、学科
三数
学习时间
2011.3.8
 
 
 
 
 
 
 
 
 
   展示交流
    学生预习的成果,尽可能的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进行展示、交流。预习过后的学生,有了教学内容的认识,有了困惑和收获,他们会很向往在老师、同伴的面前展示自我,展示自信、展示困惑。展示的过程中,生生、师生互动、思维碰撞,自主探究、对新知的进一步理解、认识、迸发创新火花的有效成果也会随之自然产生的。
(1)争当“小先生”。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准备工作下,课堂上学生进行提前预习的课堂展示,学生上台当“小先生”,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意义及推导过程。如果其他学生面对你的讲解有疑惑,小先生要负责解惑。小先生要想明明白白的把所学教给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要做到相当的充分。当然,小先生遇到困难也是可以寻求同伴的帮助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好小先生也是不容易的,这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述、思维的敏捷性、学习的投入程度都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些好的学习技能都是需要慢慢发展的。所以现在孩子能敢于走上讲台本身就是一种自主地体现了。
(2)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有价值。训练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能使学生向更深的知识层面挖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当小先生讲解完毕后,我就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觉得里面的几个问题特别有价值,能够通过这几个问题直接突破教学难点。于是,小先生能解决的小先生讲,不能讲的,同伴互相解疑。《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示,让学生进入想的多、说的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的课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独创成功的快感。
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________中年级数学_组
学习内容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姓    名
林燕
任教年级、学科
三数
学习时间
2011.3.8
 
 
 
 
 
 
 
 
 
    学习道路上,学生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没明白,只有自己最清楚。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与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加有针对性,才会避免重复性、不必要、遗漏的教学工作,从而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事实上,实际的教学中,有时我们会很少或直接不给学生这样的权利,心甘情愿地按照自己的行为意识拖着学生走,导致太多的无效工作。因此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3)总结概括,提升思维
    当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后,一系列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就会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概括新的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的思维。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当学生在展示交流、质疑释疑中明确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意义后,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再次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时所要注意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对新知的概括升华,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规范的数学模型。
4.学后有效练习,让学生“步步为营”
    怎样判断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看学生课堂练习情况是一很好的途径。有效地课堂练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装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_______中年级数学__组
学习内容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姓    名
高丽芬
任教年级、学科
四数
学习时间
2011.3.8
 
 
 
 
 
 
 
 
 
   (1)预习要求必须具体的、明确的。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内容不可过多,要精简而且难易适中,有伸缩拓展的空间,切忌空洞,例如看课本15到16页这样的预习最要不得.因此教师对预习内容必须精心布置,巧妙设计。
(2)预习内容有很强的层次性、指导性。每一个预习要求是围绕一个题目来的,所以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要有层次性、重、难点突出。
(3)语言一定要明朗,不能含混不清,让孩子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或是怎样回答都行。
(4)预习本的设立。预习提纲固然好,但每天印一张预习提纲确实耗材太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预习,在班里还设置了预习作业本,每一次的计算预习要求让学生按顺序记在本子上,每一个要求下都留有预习书写内容的空白,回家后,学生就可以根据大纲进行预习了。
(5)学生预习方法的辐射。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利器”——好的预习方法,就能“善其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有些学生预习效果很好,而有些学生还是不入门。针对学生们在预习习惯、能力上出现的这种差异性,我适时开展了小组预习活动,让优生帮带预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把预习方法辐射给组内其他的孩子。还特地从这些预习表现突出的学生找了几人,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向班内同学们介绍自己的预习经验。
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_______中年级数学__组
学习内容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姓    名
陈丽娟
任教年级、学科
四数
学习时间
2011.3.8
 
 
 
 
 
 
 
 
 
   总结概括,提升思维
    当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后,一系列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就会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概括新的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的思维。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当学生在展示交流、质疑释疑中明确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意义后,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再次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时所要注意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对新知的概括升华,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规范的数学模型。
4.学后有效练习,让学生“步步为营”
    怎样判断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看学生课堂练习情况是一很好的途径。有效地课堂练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装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