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备课组6月份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30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梁晓英
 
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数学课题组
学习内容
努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姓    名
梁晓英
任教年级、学科
六数
学习时间
2011.6
 
 
 
 
 
 
 
 
 
创造性的学洋思,打造有特点的数学教学。
如何将已有的经验与洋思高效的课堂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洋思经验为我所用?在县训中心和中心学校研训站的指导下,我们如下达成共识:
1、研教材 
洋思课堂教学的高效与高效的集体备课密不可分,而集体备课的核心部分就是集小组力量,齐研教材。比如:每学期暑期集训期间,学校利用一天的时间,分备课组结合课程标准对新学期教材进行了集中研讨,明确学期教学重点,理清学期教学思路,为新学期有效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我们集体备课,加强课堂有效性探讨,比如:集体备课备什么?我们数学组教师形成共识,在情境创设、问题串设计、课堂作业设计、重点内容以及重点习题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效尝试,通过落实集体备课,关注教材研讨,以促使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2、研课堂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也是活学洋思的最好切入点,我们在活学洋思过程中,力求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来达到改进教师课堂的目的。这方面,我们注重三研:
一研理念:洋思课堂学习的核心是“先学后教,当堂学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仅停留字面上,不认真领会模式中所蕴含的内在实质,那么就会浅尝辄止,其结果只会是邯郸学步,不仅学不到“真经”,还会忘记自己的“步子”。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在10月下旬,召集所有的骨干教师和研修组长召开了一次“活学洋思专题研讨会”,通过群商共议,最后达成了学洋思重在学习洋思课堂对学生全体的关注;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强化课堂训练、做到“堂堂清”等共识。
我们数学组更是结合洋思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微格评课,采取从“照搬+实践+思考+创新”的路子,以学洋思为抓手,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高效。
二研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经过多年实践、反复论证,结合学校实际探讨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照搬照抄、全盘引进,而是结合数学学科实际,全体数学组教师通过专题研修会达成共识,形成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课堂模式是:“情境创设巧引入; 出示目标导自学;探究学习达目标;典例精讲突重点;当堂训练夯基础;目标检测堂堂清。”
三研实践:有了操作模式,为了检验模式操作的实效性,我们还进行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教学实践研究目前已进行了两轮,具体操作程序是:第一轮分研修组推荐确定一名教师提供课例,课例由集体备课组结合研修组集体探讨出的“学科教学模式”进行集中准备的基础上展示,展示时研修组所有教师参与听课,填写评课卡,然后分研修组进行“如何在常规课堂上更有效体现洋思精神”的专题研究活动,活动中,先由授课教师针对洋思精神的有效体现与无效体现进行说课,然后由全组教师结合课例对洋思精神的有效体现和无效体现进行专题研究,最后集体修正“学科教学模式”,明确课堂教学中必须加以改进的问题,并推荐两名教师准备第二轮专题研讨课例;第二轮由研修组推荐出的授课教师根据修正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研究课例,在全组教师参与听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第二次专题研讨,第二轮专题研讨由各研修组结合课例中暴露的问题自主确定研究专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更好的体现洋思课堂教学精髓。
1、我们的问题库
⑴新课程中优差生如何兼顾?
⑵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⑶如何用普通话通俗易懂地讲解数学题?
⑷如何照顾后进生?
⑸怎样落实“堂堂清”?
⑹大班教学如何保证质量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