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数学课题组
学习内容 |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 | ||||
姓 名 |
梁晓英 |
任教年级、学科 |
六数 |
学习时间 |
2011.5 |
我
的
学
习
实
践
体
会
|
进入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几大倾向性的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些问题应作为近期(或相当一段时期)内各校教研组、各位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专题,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研究不透彻,教材处理不恰当。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问题教材”,无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没有进行必须的实验就向全国推广使用了,出现问题是必然的,是难免的,无形中给我们的教师教、学生学设置了障碍,增添了麻烦。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每一个内容之前,一定要认真领悟《课标》、阅读教参、研究教材,从中吸其精髓,得其要领后再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情景图、主题图好不好用?能不能用?怎么用等等;范例需不需要重置(当不当的问题);习题编排与所教内容配
不配套等等,都需要我们的教师缜密思考,精心设计。
二、关注“全员”不够,课内辅导不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获才能有所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包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答、学生练等过程。而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自己讲、学生自己玩”的现象,经常看到一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不听的现象,经常看到学生练习时教师无所事事的现象……教师讲课一定要注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能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听,不管学生“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仅教师要认真听,更重要的是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听,听的过程就是参与此次问题回答的过程;当全体学生在自主学习、动笔练习、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进行指导或辅导,充分了解学情,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三、课堂总结不到位。
进入课改以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的课堂总结方式已成了“流行病”,有的教师让学生“胡乱”说一通后就草草了事,草草收场,一不整理,二不概括。学生谈谈收获固然没有错,但小学生必定是学生,其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必然有限,很难将一节课的“要领”概括的完美无缺。而一节课的总结对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每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巧是什么,需要我们的教师引导学生得其要领,逐步学会总结,这实际上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会学习数学的学生,一般是会总结学习“要领”的。建议我们的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时,要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总结,二是方法的总结,三是要注意的问题或解题技巧的总结,四是学习情况的总结。
四、无课堂独立书面作业或无课堂独立书面作业时间。
学生独立书面作业实际上就是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内化的一个检验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教师才能准确了解全体学生的所学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补遗解惑。进入课改以来,无课堂独立书面作业或无课堂独立书面作业时间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致命的问题,要引起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在备课时,先预设独立书面作业所需的时间,再考虑其他环节所需要的时间,这就逼迫我们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其他教学环节,真正做到该讲则讲,“精
讲多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