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2.2.11. |
地点 |
会议室 |
主持人 |
陈芳 |
参加人员 |
董晓平 梁晓英 姚丽娟 朱爱芬 陈芳 邹彩虹 | ||||
活动过程内容记录 |
1.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确定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各备课组成员确定科研课题。 |
时间 |
2012.2.25. |
地点 |
会议室 |
主持人 |
梁晓英 |
参加人员 |
董晓平 梁晓英 姚丽娟 朱爱芬 邹彩虹 陈芳 | ||||
活动过程内容记录 |
1.由梁晓英老师解读分析“圆柱与圆锥”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备课组各成员针对本单元内容提出自己不同的教学建议,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
时间 |
2012.3.16 |
地点 |
会议室 |
主持人 |
姚丽娟 |
参加人员 |
董晓平 陈芳 邹彩虹 梁晓英 姚丽娟 朱爱芬 | ||||
活动过程内容记录 |
1.由姚丽娟老师分析“比例”一单元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由以前教过六年级的老师谈谈本单元中会碰到的教学问题。
3.由第一年教六年级的邹彩虹老师谈谈对本单元教材的理解。 |
时间 |
2012.3.30. |
地点 |
会议室 |
主持人 |
董晓平 |
参加人员 |
邹彩虹 陈芳 梁晓英 姚丽娟 朱爱芬 董晓平 | ||||
活动过程内容记录 |
1.备课组成员就如何上好《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各抒己见。
2.两位执教老师谈谈各自的教学设想,其他老师提出合理性建议。 |
时间 |
2012.4.13. |
地点 |
会议室 |
主持人 |
陈芳 |
参加人员 |
邹彩虹 陈芳 梁晓英 姚丽娟 朱爱芬 董晓平 | ||||
活动过程内容记录 |
1.制定总复习计划,安排复习进度。
2.各成员讨论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制定复习研讨活动。 |
时间 |
2012.4.27. |
地点 |
会议室 |
主持人 |
陈芳 |
参加人员 |
邹彩虹 陈芳 梁晓英 姚丽娟 朱爱芬 董晓平 | ||||
活动过程内容记录 |
1.共同学习《是画龙点睛,还是多此一举?——习题教学一例》。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中的习题1/2+1/4+1/8+1/16如何处理比较合适。 |
时间 |
2012.5.22. |
地点 |
会议室 教室 |
主持人 |
董晓平 |
参加人员 |
董晓平 梁晓英 姚丽娟 朱爱芬 陈芳 邹彩虹 | ||||
活动过程内容记录 |
1.听陈芳老师上公开课《图形与变换总复习》。
2.备课组成员评议本课。
姚:复习环节设计合理,特别是利用一个图形适当变换,引出各种变换方式并进行相应复习梳理,紧凑完整,感觉一气呵成。
董:知识点的整理、练习都有学生归纳、讲解、评价,老师再进行完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朱:本堂复习课抓住了复习的主要环节:整理——实践——发展,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邹:一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课堂上不仅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更教会了学生怎样复习!
梁:教学设计巧,节奏明快,教学效果好。 |
时间 |
2012.5.24. |
地点 |
会议室 教室 |
主持人 |
陈芳 |
参加人员 |
董晓平 梁晓英 姚丽娟 朱爱芬 陈芳 邹彩虹 | ||||
活动过程内容记录 |
1.听梁晓英老师上公开课《图形与位置总复习》。
2.备课组成员评议本课。
陈:知识梳理到位,精心设计习题,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复习方法的掌握,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是一节高效的复习课。
邹: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思维活跃,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充分展示了梁老师的教学魅力!
姚:复习思路清晰,复习重点到位,重视回顾体验过程,复习节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谐。
董:精心练习设计,有坡度,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双基,而且满足了不同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朱:梁老师善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
时间 |
2012.5.29. |
地点 |
会议室 教室 |
主持人 |
董晓平 |
参加人员 |
董晓平 梁晓英 姚丽娟 朱爱芬 陈芳 邹彩虹 | ||||
活动过程内容记录 |
1.听邹彩虹老师上公开课《可能性的总复习》。
2.备课组成员评议本课。
陈:知识梳理清晰有条理,复习题层次感强,注重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能力,是一节成功的复习课。建议练习与实践中可设计考核环节,当堂反馈交流,加强学生手脑并用。
董:邹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顺序有序的复习可能性的知识,层次分明,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语言简洁清晰,教学驾驭能力越来越强。
梁:知识梳理清晰有条理,复习题层次感强,教学效果好。
姚:复习内容重点突出,教学手段多样合理,有效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设计的练习容量、密度适宜。
朱:本节课复习环节紧凑,时间安排适当合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有效。
3.讨论:如何在今后的复习课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