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丽娟
中年级数学备课组第2周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9月 7
参加人员:陆云芳 陈丽娟 林燕 陈祥娣 高丽芬  陈艳
活动主题
制定教学计划
活动过程
摘要
1.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确定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各备课组成员确定科研课题。
活动效果
良好。
 
中年级数学备课组第4周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9月 21
参加人员:陆云芳 陈丽娟 林燕 陈祥娣 高丽芬  陈艳
活动主题
基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考
活动过程
摘要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    教学语言应清晰简练、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是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    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等。
▲    任务导向,教学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
▲    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是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标准
▲    是教学行为的明确性
▲    是多样性,即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
▲    任务的取向性,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活动的时候是否围绕教学的任务而进行的。
▲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
▲    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是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效果
良好。
 
 
 
中年级数学备课组第7周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0月 12
参加人员:陆云芳 陈丽娟 林燕 陈祥娣 高丽芬  陈艳
活动主题
关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审题能力
活动过程
摘要
一、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平时的作业或单元检测中,大多数的错误在于没有把题目看清或审题能力欠强,解决问题时往往丢三落四,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会凭着日常积累的一些解题的经验,出现思维定势。四年级教研组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典型例子供我们共同研究。通过两个组的共同探讨,我们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形成了初步解决此类问题的几种基本解决方法。
二、讨论初步解决的办法
1、专项训练:课堂中,以同一组信息创设不同的问题,提高思维能力;课外需要必需的巩固练习,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有效的记忆。
2、在多样的信息情况下,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3、语言规范性:课堂中,尽量做到严谨地提问,使语言的表述更精准更书面化,严禁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突发奇想性;尤其面对学生在课堂中随着问题的展开,所形成的新的生成(或正确或错误),教师更需要及时把握,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点,展开合理的质问或同伴间的讨论,使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能更深入更到位。
4、课堂讲解语言清晰得当并尽可能使语言陈述的完整,板书书写的示范性和规范性。
5、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去关注信息与问题的联系,能适当的渗透数学的基本数量关系,寻找合理的解题切入点。
活动效果
良好。
 
 
中年级数学备课组第 9周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0月 26
参加人员:陆云芳 陈丽娟 林燕 陈祥娣 高丽芬  陈艳
活动主题
集体备课《观察物体》
活动过程
摘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根据观察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指定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材分析
全单元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观察长方体、正方体或这些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第二段观察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在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活动效果
良好。
 
中年级数学备课组第 10周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1月 2
参加人员:陆云芳 陈丽娟 林燕 陈祥娣 高丽芬  陈艳
活动主题
关于邱学华老师尝试教学法研讨课
活动过程
摘要
1.听三位老师上邱学华老师尝试教学法研讨课。
2.邱学华老师对三堂课简要评价,并作精彩的讲座。
3.马校长简要点评。
活动效果
良好。
 
 
 
 
中年级数学备课组第 14周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1月 30
参加人员:陆云芳 陈丽娟 林燕 陈祥娣 高丽芬  陈艳
活动主题
关于《认识周长》的听课评议
活动过程
摘要
一、陈老师谈教学体会
二、组员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陆云芳: 特别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节课中,教师组织了许多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教学活动,如课开始创设的问题情境,是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又如,教师让学生开展在生活中找周长的活动,开展测量活动之前,让学生说说你想测量生活中的什么?这些问题或活动的设计,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林燕:在这节课上,老师充分发挥了这些学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节课设计得非常好,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在描、画、找、量、算的过程中进行的,让学生真正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学生们整节课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陈老师很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地方,值得我学习。
高丽芬:在教学如何求周长的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丰富的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感知周长的概念,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生动的情境,在数学情境中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知识,还学到了数学方法:量一量、围一围,滚一滚,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效果
良好。
 
 
 
 
中年级数学备课组第 16周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2月 14
参加人员:陆云芳 陈丽娟 林燕 陈祥娣 高丽芬  陈艳
活动主题
理论学习
活动过程
摘要
 1.学习《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文章。
2.简述各自的学习体会。
一、陆云芳: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如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心中有数的话,又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教师不但要备课,还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数学高效课堂的“精讲多练”,也为数学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即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就必须扬好“备课”这片帆。
陈丽娟:预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法宝。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光有老师认真地准备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就是布置学生预习: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活动效果
良好。
中年级数学备课组第19周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1月 4
参加人员:陆云芳 陈丽娟 林燕 陈祥娣 高丽芬  陈艳
活动主题
制定教学计划
活动过程
摘要
1.陈老师谈上课体会
2.听课教师简述各自的听课体会。
陈祥娣: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对于计算器这个现代的计算工具来说,学生并不陌生。所以在突出:“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这一教学重点时,陈老师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计算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陈丽娟:陈老师在教学时先用猜谜的形式引出新的课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这时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活动效果
良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