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经研究决定由陈丽娟教师于本周一(11月28日)在三(2)班教室执教公开课《认识周长》。请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中数备课组
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 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 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四、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五、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过程
一、 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二、 实践中理解周长
1、 理解封闭图形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课本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像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多媒体演示: 〉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生:……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2、 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1) 师生合作
出示钟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生指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2) 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三、 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1、 创情境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生:……
师:我们要看谁跑的路最长,也就要知道哪种图形周长最长,我们可以测量一下,可这些图形我们要怎样测量呢?
生:可以用线、用尺。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2、 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师:谁的周长最长?
生:长方形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四、 全课总结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芙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授课教师 | 陈丽娟 | 学校 | 芙蓉小学 | 授课班级 | 三(2) | 学科 | 数学 | ||
授课内容 | 认识周长 | 课型 | 公开课 | 时间 | 2015.11 | ||||
研究主题 |
| ||||||||
评价项目 | 评 价 要 素 | 得分 | |||||||
教学目标 (15分) | 知识技能的设定符合课程标准,凸现学科特点。(5) | 5 | |||||||
过程与方法的预设切合学生实际,利于教学活动开展。(5) | 5 | ||||||||
情感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切合学生实情。(5) | 5 | ||||||||
教学内容 (10分) | 紧扣目标,容量适中。(5) | 5 |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适度。(5) | 5 | ||||||||
教师教学方式 (20分) | 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课堂交流充分。(4) | 2 | |||||||
使用教材和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4) | 2 | ||||||||
善于设疑导思,指导学习方法。(4) | 4 | ||||||||
充分保证学生思考、探索、练习的时间。(4) | 4 | ||||||||
课堂反馈及时,激励评价恰当。(4) | 4 | ||||||||
学生学习方式 (20分) | 对学习感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4) | 4 | |||||||
参与学习过程全面充分。(4) | 4 | ||||||||
讨论、交流、合作积极有效。(4) | 4 | ||||||||
学习过程中能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4) | 4 | ||||||||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提出问题。(4) | 4 | ||||||||
课堂教学效果 (25分) |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5) | 5 | |||||||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交流高效。(5) | 5 | ||||||||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5) | 5 | ||||||||
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5) | 5 | ||||||||
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喜悦和成功的体验。(5) | 5 | ||||||||
教师素养(10分)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3) | 3 | |||||||
有较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3) | 3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2) | 2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2) | 2 | ||||||||
综合评价 | 教师善于设疑导思,有较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交流高效,引导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积极有效的讨论、交流、合作中,不同程度地体验到了喜悦和成功的体验。 | 总分 | 96 | ||||||
评议人:_高丽芬______ 2015年 11月 28 日
芙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授课教师 | 陈丽娟 | 学校 | 芙蓉小学 | 授课班级 | 三(2) | 学科 | 数学 | ||
授课内容 | 认识周长 | 课型 | 公开课 | 时间 | 2015.11 | ||||
研究主题 |
| ||||||||
评价项目 | 评 价 要 素 | 得分 | |||||||
教学目标 (15分) | 知识技能的设定符合课程标准,凸现学科特点。(5) | 5 | |||||||
过程与方法的预设切合学生实际,利于教学活动开展。(5) | 5 | ||||||||
情感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切合学生实情。(5) | 5 | ||||||||
教学内容 (10分) | 紧扣目标,容量适中。(5) | 5 |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适度。(5) | 5 | ||||||||
教师教学方式 (20分) | 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课堂交流充分。(4) | 2 | |||||||
使用教材和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4) | 2 | ||||||||
善于设疑导思,指导学习方法。(4) | 4 | ||||||||
充分保证学生思考、探索、练习的时间。(4) | 4 | ||||||||
课堂反馈及时,激励评价恰当。(4) | 4 | ||||||||
学生学习方式 (20分) | 对学习感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4) | 4 | |||||||
参与学习过程全面充分。(4) | 4 | ||||||||
讨论、交流、合作积极有效。(4) | 4 | ||||||||
学习过程中能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4) | 4 | ||||||||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提出问题。(4) | 2 | ||||||||
课堂教学效果 (25分) |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5) | 5 | |||||||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交流高效。(5) | 5 | ||||||||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5) | 5 | ||||||||
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5) | 5 | ||||||||
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喜悦和成功的体验。(5) | 5 | ||||||||
教师素养(10分)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3) | 3 | |||||||
有较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3) | 3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2) | 2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2) | 2 | ||||||||
综合评价 | 教师善于设疑导思,有较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交流高效,引导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积极有效的讨论、交流、合作中,不同程度地体验到了喜悦和成功的体验。 | 总分 | 94 | ||||||
评议人:_陈艳______ 2015年 11月 28 日
芙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授课教师 | 陈丽娟 | 学校 | 芙蓉小学 | 授课班级 | 三(2) | 学科 | 数学 | ||
授课内容 | 认识周长 | 课型 | 公开课 | 时间 | 2015.11 | ||||
研究主题 |
| ||||||||
评价项目 | 评 价 要 素 | 得分 | |||||||
教学目标 (15分) | 知识技能的设定符合课程标准,凸现学科特点。(5) | 5 | |||||||
过程与方法的预设切合学生实际,利于教学活动开展。(5) | 5 | ||||||||
情感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切合学生实情。(5) | 5 | ||||||||
教学内容 (10分) | 紧扣目标,容量适中。(5) | 5 |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适度。(5) | 5 | ||||||||
教师教学方式 (20分) | 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课堂交流充分。(4) | 2 | |||||||
使用教材和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4) | 2 | ||||||||
善于设疑导思,指导学习方法。(4) | 4 | ||||||||
充分保证学生思考、探索、练习的时间。(4) | 4 | ||||||||
课堂反馈及时,激励评价恰当。(4) | 4 | ||||||||
学生学习方式 (20分) | 对学习感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4) | 3 | |||||||
参与学习过程全面充分。(4) | 4 | ||||||||
讨论、交流、合作积极有效。(4) | 4 | ||||||||
学习过程中能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4) | 4 | ||||||||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提出问题。(4) | 4 | ||||||||
课堂教学效果 (25分) |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5) | 5 | |||||||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交流高效。(5) | 5 | ||||||||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5) | 5 | ||||||||
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5) | 5 | ||||||||
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喜悦和成功的体验。(5) | 5 | ||||||||
教师素养(10分)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3) | 3 | |||||||
有较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3) | 3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2) | 2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2) | 2 | ||||||||
综合评价 | 教师善于设疑导思,有较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交流高效,引导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积极有效的讨论、交流、合作中,不同程度地体验到了喜悦和成功的体验。 | 总分 | 95 | ||||||
评议人:_马桂玉______ 2015年 11月 28 日
芙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授课教师 | 陈丽娟 | 学校 | 芙蓉小学 | 授课班级 | 三(2) | 学科 | 数学 | ||
授课内容 | 认识周长 | 课型 | 公开课 | 时间 | 2015.11 | ||||
研究主题 |
| ||||||||
评价项目 | 评 价 要 素 | 得分 | |||||||
教学目标 (15分) | 知识技能的设定符合课程标准,凸现学科特点。(5) | 5 | |||||||
过程与方法的预设切合学生实际,利于教学活动开展。(5) | 5 | ||||||||
情感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切合学生实情。(5) | 5 | ||||||||
教学内容 (10分) | 紧扣目标,容量适中。(5) | 5 |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适度。(5) | 5 | ||||||||
教师教学方式 (20分) | 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课堂交流充分。(4) | 2 | |||||||
使用教材和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4) | 2 | ||||||||
善于设疑导思,指导学习方法。(4) | 4 | ||||||||
充分保证学生思考、探索、练习的时间。(4) | 4 | ||||||||
课堂反馈及时,激励评价恰当。(4) | 4 | ||||||||
学生学习方式 (20分) | 对学习感兴趣,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4) | 4 | |||||||
参与学习过程全面充分。(4) | 4 | ||||||||
讨论、交流、合作积极有效。(4) | 4 | ||||||||
学习过程中能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4) | 4 | ||||||||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提出问题。(4) | 4 | ||||||||
课堂教学效果 (25分) |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5) | 5 | |||||||
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交流高效。(5) | 5 | ||||||||
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5) | 5 | ||||||||
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5) | 5 | ||||||||
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喜悦和成功的体验。(5) | 5 | ||||||||
教师素养(10分)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3) | 3 | |||||||
有较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3) | 3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2) | 2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2) | 2 | ||||||||
综合评价 | 教师善于设疑导思,有较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交流高效,引导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积极有效的讨论、交流、合作中,不同程度地体验到了喜悦和成功的体验。 | 总分 | 96 | ||||||
评议人:_梁晓英______ 2015年 11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