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通知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深入课题研究,现定于5月12日举行高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请各位数学教师务必准时参加。
具体安排:
午别 |
时间 |
节次 |
课题 |
年级 |
执教 |
地点 |
上午 |
8:50~9:35 |
二 |
《周长和面积总复习》 |
六(2) |
姚丽娟 |
本班教室 |
下午 |
2:30~3:10 |
集中评议 |
会议室 |
武进区芙蓉小学
2016.5.11
附件二:
《周长和面积总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9~9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7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认识,能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能测量长度,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2.学生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建构知识网络,体会转化的思想及其价值,培养比较、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平面图形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提问: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了它们的特征。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我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对于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知识?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掌握周长计算的依据,加深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
二、回顾整理
1.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引导:请同桌相互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再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
指名学生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和面积。
提问: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指出:周长和面积是两种不同的量。周长是围成的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面积是指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2.复习长度、面积单位及其进率。
(1)提问:计量周长和面积的单位相同吗?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各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在小组里讨论。
集体交流,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书。
(2)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独立操作,并填空。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有什么关系。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完成填空后集体交流。
提问:你能说说不同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吗?
3.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
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提问: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结合每个图形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吗?
4.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1)回顾交流。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面积公式?
这些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呢?
结合交流,课件演示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追问:这里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最基本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依次推导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2)整理沟通。
引导:你们能根据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6种图形摆一摆,在白纸上贴一贴,连一连,表示出这些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吗?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引导:通过整理,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各个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请大家在课本上进一步观察这种联系,并填写相应的计算公式。
集体交流填写的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3)反思交流。
提问:通过整理,你有什么想法或体会吗?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基础。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出示第5题的图形。
引导: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分别是怎样计算的,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问:通过这里的计算,你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有什么经验或体会?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画出面积相等的不同图形。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检验结果。
(1) 引导:比较你画的面积相等的4个图形,周长都相等吗?与同桌说一说。
提问:你画出的图形周长都相等吗?通过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指出: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概念,我们又一次看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课堂总结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附件三:
芙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时 间 |
5.12 |
班级 |
六(2) |
学科 |
数学 |
教师 |
姚丽娟 | ||
内 容 |
《周长和面积总复习》 |
课型 |
新授 |
评 价 等 次 | |||||
一 级
指 标 |
二 级 指 标 |
A |
B |
C |
D | ||||
10 |
8 |
6 |
4 | ||||||
(一)
目标明 10% |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和谐教育的理念,满足不同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
√ |
|
|
| ||||
(二)
过程优
70% |
2、教学设计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密切配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
√ |
|
|
| ||||
3、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呈现方式科学,操作演示正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容量、密度适宜,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的和谐。 |
|
√ |
|
| |||||
4、有效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做到学习与方法的和谐。 |
√ |
|
|
| |||||
5、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健康学习的心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节律和谐。 |
|
√ |
|
| |||||
6、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
√ |
|
|
| |||||
7、反馈、矫正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做到师生交流的和谐。 |
√ |
|
|
| |||||
8、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和谐可亲,板书工整。 |
√ |
|
|
| |||||
(三)
效果好 20% |
9、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学习主动、有效。 |
√ |
|
|
| ||||
10、各层次学生都能个性发展,“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
|
√ |
|
| |||||
简 要
评 语 |
本节课选择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明晰各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梳理。 |
总分 |
|
94 |
|
评课时间:2016.5.12 评课人:董晓平
芙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时 间 |
5.12 |
班级 |
六(2) |
学科 |
数学 |
教师 |
姚丽娟 | ||
内 容 |
《周长和面积总复习》 |
课型 |
新授 |
评 价 等 次 | |||||
一 级
指 标 |
二 级 指 标 |
A |
B |
C |
D | ||||
10 |
8 |
6 |
4 | ||||||
(一)
目标明 10% |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和谐教育的理念,满足不同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
√ |
|
|
| ||||
(二)
过程优
70% |
2、教学设计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密切配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
√ |
|
|
| ||||
3、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呈现方式科学,操作演示正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容量、密度适宜,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的和谐。 |
|
√ |
|
| |||||
4、有效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做到学习与方法的和谐。 |
√ |
|
|
| |||||
5、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健康学习的心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节律和谐。 |
√ |
|
|
| |||||
6、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
√ |
|
|
| |||||
7、反馈、矫正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做到师生交流的和谐。 |
√ |
|
|
| |||||
8、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和谐可亲,板书工整。 |
√ |
|
|
| |||||
(三)
效果好 20% |
9、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学习主动、有效。 |
√ |
|
|
| ||||
10、各层次学生都能个性发展,“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
|
√ |
|
| |||||
简 要
评 语 |
在学法指导上,姚老师注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知识同时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掌握学习技能。 |
总分 |
|
96 |
|
评课时间:2016.5.12 评课人:朱爱芬
芙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时 间 |
5.12 |
班级 |
六(2) |
学科 |
数学 |
教师 |
姚丽娟 | ||
内 容 |
《周长和面积总复习》 |
课型 |
新授 |
评 价 等 次 | |||||
一 级
指 标 |
二 级 指 标 |
A |
B |
C |
D | ||||
10 |
8 |
6 |
4 | ||||||
(一)
目标明 10% |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和谐教育的理念,满足不同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
√ |
|
|
| ||||
(二)
过程优
70% |
2、教学设计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密切配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
√ |
|
|
| ||||
3、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呈现方式科学,操作演示正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容量、密度适宜,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的和谐。 |
|
√ |
|
| |||||
4、有效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做到学习与方法的和谐。 |
√ |
|
|
| |||||
5、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健康学习的心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节律和谐。 |
√ |
|
|
| |||||
6、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
√ |
|
|
| |||||
7、反馈、矫正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做到师生交流的和谐。 |
√ |
|
|
| |||||
8、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和谐可亲,板书工整。 |
√ |
|
|
| |||||
(三)
效果好 20% |
9、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学习主动、有效。 |
√ |
|
|
| ||||
10、各层次学生都能个性发展,“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
|
√ |
|
| |||||
简 要
评 语 |
姚老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有效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
总分 |
|
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