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两位老师教学语言的准确、严密、精练,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本堂课中,教师通过创设老和尚分饼的教学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急于想知道三个和尚分得的饼是否一样多,促使学生动脑想,达到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让学生感知分子不同,分母不同而大小却相同这一现象从而学生在思想上真正作好了探究新知的准备。
二、重视操作活动,过程体验扎实
   新授环节,陈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二次、三次,边观察边思考涂色部分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经历一步一步的操作思考的过程,得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并观察这些分数的大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新知的学习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比较”的学生主动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新授的学习自然、真实、水到渠成。
三、教学模式新颖。
新课的教学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组组材料,让学生去观察、感悟,并且进行大胆猜想,进而又进行了验证。当学生验证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之后,教师并没有立即让学生去归纳,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感知的这一规律去写一组相等的分数,这样可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为后面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了基础。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四、练习设计层次美
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最后一个问题回到西游记分饼,猪八戒虽然觉得公平了,但心里还不太舒服,怎样帮他重新分一分,让他心里舒服一点?好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分饼原来还可以这样分,领悟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复习》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科学,过程清楚完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 “ 回忆整理 —— 构建网络 —— 走进生活 ” 等环节,让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感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刻理解。提高学习与应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2个问题“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对于平面图形我们学过哪些知识?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
2、在合作中交流,在体验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如让学生在合作中回忆周长、面积意义、公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回想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等。 整堂课梁老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融为一体,既分工又合作,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学会协作,互助互补,活跃思维。
3 、练习循序渐进,在实际中应用。  本节课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从基本的计算周长与面积的口答题、比较周长与面积的大小到开放题,到利用所学平面图形设计生活中的图案。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现了知识的运用,遵循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学生在动口答、动手算、动脑想中扎实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水平。
                                                                                                                评议人    陈艳
展现个人魅力,提高教学实效
 16日,陈老师和梁老师分别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示范课。我不仅想为他们精彩的课堂而喝彩,更是被她们的教学魅力所折服。
一、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
陈老师是一位非常认真的老师,她的教案总是那么详细,对学生的预设以及相应的生成,考虑的面面俱到。此外,陈老师的课堂和她的性格一样,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听得我是不敢开一丝小差,生怕错过一个精彩细节,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
梁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感觉是人美、课美、语言美。课堂中随时可以听到梁老师说:“六5班的同学听得最认真了,身板坐的直直的。”“我们班的同学反应真快。”等等这样鼓励性的语言,当梁老师说完后,我发现每个学生都不自觉的坐得更端正、听得更认真、发言更积极了。在与学生交流时,梁老师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两位老师都用她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着学生,和她们一起建立了乐学、好学的课堂氛围。
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
陈老师在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新授环节时,先让学生观察寻找图形对折后的变化规律,再思考分数1/2到2/4,1/2到4/8,1/2到8/16的变化规律,增加的这一设计,可谓独到。让学生感知图形对折后的变化规律与分数分子、分母变化之间的联系,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除此之外,陈老师整堂课都关注细节处理,关注前后呼应,使得《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落到实处。
梁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一届复习课,她为学生搭建了三个平台:平台一、回忆旧知引入复习。平台二、构建知识网络,以图形网络图的形式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建构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整理、交流的过程,学生主体地位明显。平台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的题目不多,却是每一道都有价值,使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更全面。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两堂和谐高效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听她们的课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评议人:孟丽勤    时间:2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