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认识》评课稿
执教者:梁晓英 评议人:孟丽勤 时间:2013.12.5
梁老师有着过硬的基本功,每一次公开课总是能让我受益匪浅,今天《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严谨,并且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成长: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投篮命中率、喉爽软糖中各物质的含量、成活率等生活中的百分数的呈现,都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数学课堂正因为重回于生活中而显得有活力,学生对百分数理解深刻、接受顺利、运用恰当。
2、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梁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可谓设计匠心独具、关注细节、以生为本。每每展开一个教学环节,都相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课前就让学生去收集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课堂中展开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发言交流的能力。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找到影子。
3、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尾处的设计也很新颖,让学生用百分数说说你对这节课的感悟,使得语文与数学融为一体,实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综合,给人于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以一句“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富有哲理的格言赠送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成功”需要付出“汗水”,以此更好的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总之,梁老师的这堂课是名副其实的优质课,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借鉴和学习!
《百分数的认识》评课
执教者:梁晓英 评议人:邹彩虹 上课时间:2013.12.5
本节课上得扎实有效,可以说是“实”中求“动”, “动”中有“新”, “新”中“务实”,实而有效,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本课是一节概念课,梁老师设置了引起学生认知矛盾冲突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引入百分数即百分数引入的必要性,什么是百分数, 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在教学中还渗透了相对的数学核心思想,由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分别算出三种罚中球数与罚球总数的比值,这就是一个由绝对到相对的过程,渗透了“相对”的辨证思想,这样做才能考虑得更全面,做出正确决策。这个辨证思想的体现,自然而然的渗透于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教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2、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本课重点是引到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百分数在实际生产、工作、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对概念的理解落到实处,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预设是巧妙无痕的,生成是精妙自然的。注重学生对于百分数概念的理解过程,机智地运用学生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急于牵引学生回到标准答案上来,而是诱发学生自觉地反思、体会,逐步靠近准确的概念。从中也能看出数学教学就要给学生多一些机会,引导学生多去体验,多给学生制造矛盾与认知冲突,让学生去探索,多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去创造,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所共同追求的。
4、合理的安排。
梁老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扶放结合,详略得当,层次感较强。课堂练习的设计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习,也有巩固百分数读写的练习,同时还安排了根据实际数据提出数学问题的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课前调查,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上互相交流手机到的信息,变一为几十,甚至变一为百,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掌握到许多百分数的有趣信息,是当今新课程标准所推崇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课前调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的信息交流,是用最短的时间知道世界上最多的事情,这是高效教学的妙招!
5、教学语言简练。
教师语言简练,干净利落,并能对学生的发言能够给与及时、恰当的评价,较好地调控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总之整体看来整节课是由实际生活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在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各种能力的形成情况,再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