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评课
梁晓英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朱老师以《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诠释“策略”,为新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二、“扶”“放”结合,发展思维。
第一道例题,杨老师指导比较细致。先让学生读题,审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整理信息和问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填到表格相应的位置。在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学生初次亲历列表的过程,体验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信息,进一步感受到列表可以使得繁琐的信息更加清晰,简洁,明朗,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第二道例题,朱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列表,解题。由于第一题指导细致到位,第二题学生的列表和分析都完成得不错。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不足:课堂教学“不愠不火”,气氛不够活跃。
评杨洁老师《列表》
马桂玉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用一个简短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出策略一词,在家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先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让让学生感觉到信息太多,太麻烦,激发列表格整理信息的需求。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整理信息,然后和学生一起经历列表的过程,但是我觉得在分析表格时,可以让学生不看图,只看表格来说说信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表格对于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整节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把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放在首位,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紧围绕教材重难点,“放——扶——放”使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专注地进行学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叶婷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选用填表整理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并整理有关信息”的策略,同时为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由于“策略”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开始教学时,杨老师就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展开想象,体会并领悟“策略”的含义;在提取信息时,杨老师相机板书:信息多,复杂,让学生体会列表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信息更加清晰明了;在解决问题时杨老师渗透了综合法和分析法,即从条件入手求解问题和从问题入手寻求条件,由于学生平时习惯了综合法,所以很难转换思维,用分析法,我建议在归纳直接告诉学生从条件入手求解问题的方法叫综合法,从问题入手寻求条件的方法叫分析法;在合并表格时,杨老师是从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共同点出发的,我建议可以让学生观察两个表格有什么共同点,借机告诉学生表格的行数和列数并不是固定的,是需要根据条件和问题来确定几行几列;接下来,杨老师利用表格引入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我这里定义为“箭头法”,杨老师强调“箭头”并表示“对应”,且让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让学生对归一、归总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杨老师基于对教材深刻透彻的分析设计的这节课,黄杰清晰、层次分明、体现知识建构的过程,值得我学习。此外这节课上杨老师遇到两点困扰:1、老师把握时间的准确性不高,2、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我平时遇到的困扰,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