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3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晓珊
 

陈晓珊 20165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理解,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能力。

2.多层次、多角度地园,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去参观一个园子,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假如这个园种菜,是——生:菜园。 T:假如种花,是——生:花园;T:假如种果树,是——生:果园。)

2、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一个特殊的园子: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

3、通过预习,你知道我指谁吗?

4、介绍萧红

5、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吧。齐读课题

二、自读,走进园子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②、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二)检查自读:

1、出示课件,老师这里有三组词,同学们会读准字音吗?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菜

先看第一组。指名读。蚱单独第四声,连在一起读轻声出示图片。蚂蚱学名蝗虫,是害虫,专吃粮食。

出示第二组,指名读。看着图片读一读。解释倭瓜。

出示第三组,指名读。种是多音字。作名词时读第三声。动词时读第四声。看看哪位同学能正确分辨,读准它的字音。

出示句子。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 

2、同学们看一看这三组词串,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归纳第一组:动物(昆虫)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第三组:农活)

(一二两排都写的是园子里有什么?第三排写的是我们在园子里——(生答干什么。)

3、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是哪几自然段?(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是直接写园子的。)

4、那么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的是哪一自然段到哪一自然段?(第3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
  5、同学们能不能拿笔出来很快的分一分段?

6、小结:好,同学们你们看,我们读一读词串。你们就能找出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和“我和祖父”你们抓住了直接写园子的两段话。能很快的把这么长的文章分了段,这就是语文的能力。同学们再读一读词串。园子里有……读词------园子里有--(生读词)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生读词)

7、那园子里究竟有什么呢?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
  2、读了这一自然段,脑海里立马奔出了什么词?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美丽的园子。因为这个里面有风筝、蝴蝶……样样都有。这样的话我就觉得很美丽;样样都有。
  ------鸟栖虫居的园子。因为这里风筝、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说明这里的昆虫非常的多。
  ------生机勃勃的园子。从哪看出来拉?因为有许多的风筝、蝴蝶、蜻蜓、蚂蚱,这样给人一种生机盎然。
  -------丰富多彩的园子。因为它里面什么都有。
  --------热闹的园子。你从哪感受到的?因为它里面有风筝、蝴蝶、蜻蜓、蚂蚱,我觉得很热闹。
  --------蜂飞碟舞的园子。白蝴蝶……它们都是在翩翩起舞的。所以我觉得是蜂飞碟舞的园子

--------色彩斑斓的园子。

————有趣的园子;瞧,蜂子……

3、是呀这个园子真好,它好大,好看,好玩!你能用朗读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在这个园子里你还能看到什么?同学们打开到第13小节。自己再轻轻地读一读。一定要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

四、学习13节。
  
1、生自读课文。

2、交流。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3、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儿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王国。(板书:自由)

4、这里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自由自在,是哪一句呢?

 答出后出示中心句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生读(评:多么自由、有活力的声音啊!)

6、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圈一下

7、花活了,是什么样子的?

8、指名一生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出示句子)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9、鸟活了怎么样?

生读句子,出示: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师: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谁来读?生读。

10、虫子活了怎么样?

生读句子,出示: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的心情。

       生读。(多自由啊!多快乐啊!)

11、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12、萧红的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读诗一样。(点击)让我们读出诗样的美! 齐读。

13点击中心句,师生齐读。这里的活就是充满生机,有生命力。

14、在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

(倭瓜、黄瓜、玉米)

点击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指名读

师: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

生:“愿意……就……”多次出现。(或句子反复)

师:你们觉得啰嗦吗?(不罗嗦,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突出了自由自在,)

师: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15、这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啊!齐读中心句

(出示中心句)齐读中心句

16、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作者写了这么多的景物,其实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一种情感,这种表达方式,叫做借景抒情。

17、如此充满的自由的园子,我们怎能不想去读一读,看一看呢!你们若是愿意跟我读,就跟我读,愿意站着读就站着读,愿意读几句就读几句,若不愿意读就不读。(师生共读十三自然段)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和第十三自然段,知道这两节都是直接描写园子的,都是属于写景的,作者、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祖父的园子里所感到的快乐和自由。在这样一个充满快乐充满自由的园子里萧红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她都做了些什么呢?给她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什么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继续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现在。让我们深深地注视着这个园子,轻轻地读一下课题,与它作一个短暂的告别——我和祖父的园子。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回忆童年的趣事,在日记本里写一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