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
武进区芙蓉小学 刘亚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文说明的要点以及表达要点的说明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谈话主题:交流平时爱读书及收获。)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了一本书,一本美妙的书,它没有文字,没有图,但它每一页的内容,都那样引人,那样丰富。这本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永远对它感兴趣,因为那一页一页,就像祖国一寸一寸的土地。”
同学们,你们想读它吗?
这本书啊,叫大自然,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认识这大自然的文字,好吗?(板书课题)
通过预习,会学习的同学一定能够提醒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弄明白哪几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一)小组合作自学,要求:
1、小组成员分节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几种文字?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二)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几种文字?
1、第一种:星星(板书)
(1)齐读
(2)出示星座图片,讲解: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浩瀚的星空。人们为了便于观测,将星空划分成了若干区域,以星座命名区分。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规定,全部天空共分88个星座。每一个星座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而辨认出来。如北斗七星所在的星座叫大熊星座,北极星所在的星座叫小熊星座。你们看——这就是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3)所以,认识了星星这个文字,我们就能——辨别方向。
(4)小结过渡:你看,即使没有罗盘,只要你学会观察,你就能找到方向。
2、第二种:云
(1)指名读。
(2)正音:铁砧。出示铁砧图片,讲解“铁砧”、“砧状云”(这就是铁砧,铁砧呀,就是铁匠打铁的时候,垫在底下的器具。还有用石头做的砧板,还有用木头做的砧板,譬如我们切菜的刀砧板。那么砧状云是怎样的呢?你们看,云山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像铁砧吗?)一个简洁的比喻句,就让我们认识了砧状云。
(3)砧状云是——的预兆?你看,天上的云还能——预测气象。
(4)古人积累了很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我们来分享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合作来读一读这些谚语,要学会一边读一边记。这就是积累。)
(5)小结过渡:这些呀,都是大自然的文字。认识了它们,哪怕你到了一个没有电信没有网络没有天气预报的地方,你也一定能掌握天气。
3、好,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为我们介绍的第三第四种文字,分别是什么?
(1)出示石灰石图片,解说:你们看,这些都是石灰石。
因为石灰石是由——,而贝类是——,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曾经是——
(2)出示书上花岗石图片:你们看,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上面披着——,就像——。这么大的石头,我们不禁要问(出示三问)——
你知道答案吗?(出示答案,一起读)
(3)知识链接:冰又怎么会搬的呢?这得从冰川运动说起了。老师这儿有一段资料,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4)经过很多很多年,这冰搬来的石头形成了花岗石,又经过很多很多年,这石头周围长出了树木,形成了森林。
(5)所以,我们可以从石灰石、花岗岩读懂什么呢?——了解地质的变迁。
4、学习第一小节(看板书小结引出第一节):星星,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云,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气象;石灰石和花岗岩,又可以让我们了解地质的变迁。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字。你们看大自然的文字多奇妙啊,所以,作者开篇就说——(出示第一节的第二第三句话,齐读)
(三)交流第二个问题:那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你又是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
(2)你能概括一下,我们该怎么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吗?
走进自然: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万里路”;
仔细观察:要像沈括一样,“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读书思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
学会请教:“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问谁?“能者为师”。
(四)理清文脉: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小组学习,不仅读准了课文,还解决了两个问题。那么在这个基础上,你能独立分段了吗?如果老师要你们分成三段,你怎么分?请问,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分成四段呢?你看,作者的思路是多么清晰啊,你再看,第二第三段作者是怎么过渡的?过渡又是那么的自然。(板书:结构清晰 过渡自然)
三、再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这篇课文是科普小品文,讲述的科学知识——大自然的文字,这么深奥的科学知识在我们读来非但不感觉生涩枯燥,反而兴趣盎然,而且一下子就读懂了。那么,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除了“结构清晰 过渡自然”,还有没有其它的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来学习。
2、交流:
(1)比喻
比喻1: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多么形象啊)
比喻2: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像毛皮般的青苔,让我们知道,这块石头已经有很久很久的历史了。)
同学们,你们看,用了比喻之后,使得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具体了,生动了,感性了。
我们之前学过的很多文章中也会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譬如,我们学过的写景散文《黄果树瀑布》,你们看: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同样是运用比喻手法,但是在科学小品文和在写景散文中一样写吗?
仔细比较一下,我们就比较这两个比喻句,看看有没有区别。
小结:小品文说明文中的比喻,目的是为了说明其特点,让读者有感性的认识,点到为止,因此形象又不失简洁,生动又不冗长;而抒情散文中用比喻,一般不仅用词华丽,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特点,而且结合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形象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2)拟人: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你感觉怎么样?从北方爬过来,得爬多久多久啊?一个“爬”,更让我们明白了:地质的自然演变是一个多么缓慢的过程啊。)
(3)设问: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树林的呢?(你也想找到答案吗?是啊,一下子就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多有趣味啊。)
四、了解作者
同学们,这么一篇有趣的科学小品文,到底是谁写的呀?你想了解吗?(出示作者简介)默读,引导:你们看,所有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啊!伊林——才成为了科普作家。
五、拓展,写写大自然的文字。
1、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像伊林一样认识了很多大自然的文字,我们也来分享一下,好吗?(在交流中引导:你是怎么认识这个文字的?)
2、同学们认识的大自然文字可真多,现在,就请你拿起你的笔,我们仿照伊林的科学小品文,来写一写我们认识的大自然的文字。 好吗?你可以写天书,也可以写地书,当然,如果你写得比较快,你可以一段天书,再写一段地书。同时,老师要求你在科学小品文中运用好比喻的修辞手法。
3、反馈。
4、指导:你看,如果你在天书和地书之间加一个过渡,再加上一个开头,加上一个结尾,是不是就形成了你的《大自然的文字》,持之以恒练习,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也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哦。
六、作业:
1、用我们学到的方法用心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继续完成你的《大自然的文字》。
2、(我们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是为了实践于生活的,现在,老师这儿还有一道挑战提,供感兴趣的同学选做)
小玲玲很喜欢旅游,她还有个梦想,独自去野游,可是又非常担心在野外迷路,所以又不敢去。聪明的你,会读大自然百科全书的你,能不能教教小玲玲,如果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该如何依靠大自然的文字,辨认方向呢?好让小玲玲早日实现梦想。
《大自然的文字》前置性学习 _____班 姓名________
一、读一读
1、熟读课文,能分段并说出分段依据。
2、读《拓展阅读》上本课相关内容。
3、读《补充习题》上本课第五题(戴巴棣的《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二、写一写
1、写生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生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查一查
1、罗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星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岗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想一想:
1、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蝌蚪在水中游,大自然仿佛在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出现了鱼鳞云,那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鸡、鸭、鹅往树上飞,有经验的人知道,这是大自然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6、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那就是年轮。年轮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现象,那又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关于天气的谚语,你知道几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