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徐君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3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单银娥
 

一、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读课题,正音“乐”。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村居让你想到什么?(农村)在你印象中农村是怎样的?(s答)在辛弃疾的笔下村居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听好要求:把每个字的读音读准了,读响亮了。s自读课文。

2、师:谁来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了,自己在心中也要跟着念,把每个字念准了。

师:不错,把书后三个生字都念准了,而且还有一个字读得很好,正音“媪”。

3、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词的最后一行有个多音字。S找,t写,这个字有哪些读音,在这里读什么?s读,把这个字带入句子读一读。这个字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去掉外皮或外壳。比如,去掉香蕉皮就叫剥香蕉;去掉桔子皮就称为剥桔皮;去掉莲蓬的外皮就叫。生:剥莲蓬。好,齐读。生齐读。

4、师:再请生读课文,这回看着屏幕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把自己的声音读响亮点。一生读。强调“蓬”的读音,为了词中的韵味,这里读第二声。巩固印象生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很好,两个字都读准了。读词和读诗一样,要慢点。要像xxx注意停顿就更好了。同学们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下两片中间要停顿长一点。

三、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1、师:再请同学来读,这次要求不一样了,在这位同学读得时候,其他同学要看插图,一边看一边想象每句话都写了什么。S读。师:好,这首词写得朴素易懂,请联系插图说说哪些话你自己就读懂了。

S说意思,t相机点出无赖师板书无赖。师:联系生活,说说你对无赖的理解。(生:活泼可爱)再读读说说你的感受。感受小儿子的天真可爱。

师:文章中哪句能看出小儿子的很无赖?生:卧剥莲蓬。

师:点出“卧”他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生:躺着、趴着、打滚等。

师:这一个卧字真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让我们看到了小儿子顽皮可爱的样子。那么诗人是怎样点评这个小儿子的?生:最喜。

师:你知道这“最喜”是什么意思吗?生:最喜就是最可爱,最讨人喜欢。

2、师:还有哪个地方读懂了?生:锄豆就是在豆田中锄草。织:用竹条编织鸡笼。

师:请你读一读相关词句。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锄豆”“中儿”

师:请你评价一下这两个儿子吧!生:这两个儿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啊!为什么说懂事呢?

3、师:谁还想说你读懂了什么?生:翁媪(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说意思,点出“醉”,这里的吴音是什么意思?s答作者当时被贬居住在江西上饶,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是一种温柔绵软,婉转动听的语言)那我们就明白了,这老两口正用当地方言在聊天。你说会聊些什么?s

4、那你为什么不种地呀?这就是大儿子想着谁?好,这就是懂事,哪两个字告诉我们这老两口真年老了。现在我们就明白,大儿子和二儿子真的懂事呀,谁来读一读大儿二儿的话,读书劳动的快活。谁来读翁媪的话,解释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生:相亲相爱亲亲热热的样子。师板书相媚好。

5、师:还有一句至今还没有说。生:茅檐低小就是茅屋低矮小巧。生:溪上青青草就是溪边绿草茵茵。

师:那么看着那一丛丛青翠的小草,你打算怎么读这句话?生读。

师:周围绿草茵茵,那么你知道小溪什么样吗?生说:清澈、潺潺、淙淙。

师:小溪里会有什么?生:有小鱼、莲花和莲叶,并散发着清香。

再指名读第一句

四、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1、师:读着看着,看着想着,这首村居就是描写一家五口生活的画面。请默读,想象画面。生默读。理理顺。

2、师:再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们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s个人读。

请问,首先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生:茅屋、小溪。师:书上是怎么写的?生读诗句。S背。

师:谁接着往下看,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生: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两口在聊天。师:书上怎么说的。生读。

师:再接着走,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生说:大儿、中儿,小儿。师:能不看书说说这三个儿子在干什么吗?

师:好的,同学们,我们现在就用想画面说画面的办法就能记住整首词。

3、如果让你选择用自己的语言来写写村居,你会选择什么画面呢?s选,t评,放音乐写一写。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写一写。交流

4、人美景更美,同学们,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S

5、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心理感受,请大家浏览一段资料。

6、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肯定会有更独特的感受。配乐读。说说你的感受。点出辛弃疾希望全天下的人安居乐业。

7、同学们我们读了那么多遍《清平乐 村居》,应该能记住了吧,能背的尽量背。

8、欣赏儿歌,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流淌在我们心间。

从溪上到溪东再到溪头。一条小溪把周围的景物都串起来了。

五、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师:一首词就是一首歌。学习之初老师就介绍了,词是配乐而唱的诗,那么古人配的是“清平乐”的韵律,而今人则为它配上了现代的乐曲,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喜欢的也可以跟着唱一唱。(播放歌曲)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清平乐 村居》,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给父母听。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