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内容,贯彻落实常州市《小语学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继续以“基于课程视野,提升核心素养”为研究重点,遵循言语实践活动的规律,探索学科教学走向课程变革的新路。合理地继承,和谐地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师生发展要求的教研机制,进一步丰富和繁荣我校的小学语文教育事业。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学习,提升反思力
引导教师全面把握语文课程性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市《小语学科“十二五”发展规划》,对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更深刻的理解。继续学习和研究常州市《学科课堂教学建议(常规)》,重视“小语学科教学建议”在规范教学行为,规范校本教研方面的作用。继续关注集我市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的《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切实加强课型研究,对具有常州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范式有新认识。
(二)深化研究,提升实践力
学校要立足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继续以 “基于课程视野,提升核心素养” 作为研究重点,以语文课程的视野,选择适切的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语文教学策略,在关注言语表达的同时,突出培养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还要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继续以省教研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研究》为抓手,有针对性地提升研究的品质;以教学研讨活动促进群体研究。用灵活多样的教研方式,提升教师专题研究的能力。
(三)加强教研组常规管理,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1、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复习考试,质量分析等各个环节全程关注。并对各个方面做出要求:
(1)备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备班情,备学情,要有针对性、有特色,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变,重难点突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备课环节要符合新课标要求,三维目标明确,过程规范简洁,力争本学期每位教师都能设计出几份高质量的教案,反对照抄照搬。
(2)上课:要求教师要适应教育新形式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关心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鼓励使用课件辅助教学,拓宽学生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坚决反对无针对性的题海战,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作业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4)辅导:因材施教,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补差提优,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5)及时反思、总结、反馈,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后记、随笔、案例、论文、反思,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困惑及难题。
2、教师要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挖掘教材的精髓,把课文吃透、吃准、吃精。使课堂变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充满语文魅力的课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重视写字教学,落实好课标对学生写字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以提高教师成长的速度。
三、具体安排
三月份
1.确定研究重点,部署各项工作,制订各项计划。
2.参加省“成语新说”作文比赛。
3.进行随堂听课。
4. 期初教育教学常规检查。
5.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6.小学生古诗过关考核(一)。
四月份
1.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3. 参加常州市小学生写字团体比赛。
五月份
1.期中教育教学常规检查。
2.课题组活动。
六月份
1.小学生古诗过关考核(二)。
2. 课题组活动。
3. 做好期末总结,各项资料归档。
4. 教研组、备课组总结交流会。
5.期末教育教学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