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11.28 | 地点 | 和善楼会议室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人员 | 一语备课组全体成员 | ||||
活动记录 | 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与反思 |
时间 | 12.5 | 地点 | 和善楼会议室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人员 | 一语备课组全体成员 | ||||
活动记录 | 业务学习:《朗读启蒙教学建议》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受到艺术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在读中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远比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说教要好得多,然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老师的指导与点拨。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一、 朗读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安,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二、 激发朗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教师要尽职尽责,要在知识和学习间架起兴趣的桥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他们朗读的动机,把学生现有的兴趣引入朗读训练之中,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变无趣为有趣,这是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年级的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1、加强朗读指导,采取多种朗读方式。一年级是朗读的启蒙阶段,老师必须对每篇课文都加强指导,让学生对朗读发生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开始老师先范读,在反复听读中掌握生字的读音,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指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地去读,在朗读中,对添字、掉字、重复、断句及音调语气等错误及时纠正。最后变化花样读,如指名读、四人小组读、同桌轮换读、男女生转换读、分角色读、朗读比赛、一人读大家评等方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朗读情趣,又提高了朗读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朗读兴趣。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要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情景,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所读过的东西,如:讲讲、唱唱、演演、画画,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朗读要做到循序渐进训练朗读,要逐步提高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首先,朗读要做到正确地读。对每一个音节做到发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回读。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精神集中。对于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必须先正确认读,防止读错。朗读时,速度应先慢后快。其次,朗读还应注意流利。流利的朗读速度要接近平常说话的速度。要做到流利朗读,必须要多读,熟能生巧,还要注意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能看到的字数。一年级的学生最容易出现拖腔拖调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经常提醒学生词语连读。如果学生一眼能看到一个词语或词组,把一个句子分成几个单位连续地读出来,朗读就会比较顺利。在刚开始教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常常会把一些较长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然后划上停顿线。 第三,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容易较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在有感情朗读课文中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本规范语言的内化。如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呢?先要让学生用心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融入到文章中。然后让学生要注意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如陈述句在朗读时末尾用降调,疑问句末尾用升调,感叹句的语调大都读成高昂的……如《比尾巴》一课中的疑问句“谁的尾巴长?”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是升调。以上这几点,看似简单,好像很容易做到,但对于小学生来讲,却有一定的难度。只要学生能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读下去,我们老师能不厌其烦地教下去,指导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