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优质课
——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浅谈课堂设计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 耿文超
关于课堂教学评选,我是这样认识的。大赛就是大赛,它不是平常课的描摹,也不是个性课的展现,更不是探索课、争议课的由头,它是语文教学艺术与教研深度的比赛,是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展示。它的要求很高,不管是教师的语言素养要高,课堂驾驭的水平要高,学生的积极状态要好,更重要的是课堂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要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贴近学习的具体文本,或读,或导,或讨论,或点评,一堂课尽量不要有过多的失误,要给学生或者听课的老师一种艺术的享受。
——王玉强《深度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设计》
一、课前备课 深入浅出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课堂设计 精巧有致
“精”:简约
“巧”:巧妙
课堂教学设计:整体性、层次性、有深度、有方法
《水龙吟》:
(一)浅味——认知文本。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二)品味——赏析特色。作者是如何(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传情达意的?(三)深味——体悟韵味。对比鉴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将进酒》:
(一)浅味——认知文本。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二)品味——品鉴文本。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三)深味——拓展文本。拓展鉴赏李白不同时期的三首诗歌《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将进酒》,通过比较看看他喝酒的态度及感情发展变化。
《套中人》:
(一)识其人——你认为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塑造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二)寻其根——是谁害死了别里科夫?(三)画其魂——为别里科夫写对联或是写一句话,对逝者进行评论,给后人些许启示。
三、课上评价 画龙点睛
1.合情合理,准确到位。
生:这是别里科夫自诩的,作者这样写是一种讽刺的手法。
师:是通过反语的手法来表现讽刺意味的。
——《套中人》
2、推波助澜,巧妙推进。
师:李白为什么如此喜欢喝酒?
生:我觉得李白喝酒就是为了借酒消愁。
师:其实,李白不仅借酒来消愁,而且赋予了酒更丰富的内涵,我们一起来看另外两首李白早期写到酒的作品,通过比较看看他喝酒的态度及感情的发展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再交流。
——《将进酒》
3.引经据典,以文解文。
师:你觉得这句中哪几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生:看,拍
师:为什么这两个字最能表达这种感情呢?
生:“吴钩”本来是在战场上杀敌的,却只能“看”,所以心中有一种愁。
师:对,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辛弃疾自己也说过: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但在这里只能是无奈的看一眼。
生:我觉得这个“拍”字更能表现出作者不能上场杀敌的无奈。
师:为什么?
生:“拍”是很郁闷,很无奈,很愤怒的一种体现。
师:很好,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讲的就是“炼字”的妙处,刚才我们分析的“看”和“拍”能表现出什么境界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幽默一点,活跃气氛。
师: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
生:还行吧。
师:听着挺勉强的。(生笑)那你觉得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读?
生:我感觉应该用很豪放的感觉读,很有气场的样子。
师:其他同学什么意见呢?
生:我觉得应该用一种喝醉酒的感觉去读。
(学生大笑)
师:怎么才能读出喝醉酒的感觉?
生:就是该拖音的要拖音。
师:那你能示范一下吗?
(学生示范读几句诗)
师:看来这酒量挺大,一时半会儿还喝不醉。
(学生大笑)
——《将进酒》
5.以评代问,深化拓展
生:走出了这个套子,却逃不出那个套子。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是套在别里科夫身上的这一种套子,还有许多其它的形形色色的套子,正如课文结尾所写: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那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套子”?
生:限制思想的套子。
生:重男轻女的套子。
生:房奴、车奴、卡奴。
——《装在套子里的人》
6.激发矛盾,激活思维。
生:我们读到了一位“矛盾”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句表达了作者想一直醉下去,不愿醒来,以此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怀才不遇,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作者的消极反抗和矛盾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这位同学说诗人是“消极反抗”,其他同学是什么意见?
生:我觉得能读出消极,前面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诗人痛饮狂欢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生:我不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我读到了一位“豁达”的李白,从“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可以看出来他很看得开。
生:我觉得他能够自己寻找快乐,把所有的烦恼扔到脑后。
生:我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就是体现了一种消极情绪,对我们现在来说就像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生:我认为就是消极,甚至是轻生,你看那一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写这首诗时是被皇帝“赐金放还”八年了,他渴望去做官,渴望去建功立业,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于是他就不愿意醒了,试想一个连理想都被掏空的人,能不愤恨吗?能不愁苦吗?于是他发出了史上“轻生”的最强音——“将进酒,杯莫停”。(生笑)
生:我认为李白不是一个消极的人,只是一个“寂寞”的人,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能看出来,满腔的一腔热情却得不到重用,所以他还说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是说他自己也很寂寞,正因为这样他才说“但愿长醉不愿醒”。
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同学们想一想李白最“得意”的事儿是什么?
生:“喝酒”“写诗”“做官”
师:做官是为了什么?
生:报效祖国。
师:我们说知人才能论世,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李白的人生经历。
——《将进酒》
7.顺势点化,促使生成
生: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的卫道士。
师:对,正如文中所说,他辖制了全城十五年。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根据作者的描述,在这个小城中只有一个别里科夫这样的人,为什么他一个人会辖制全城这么长时间?人们为什么不反抗呢?
——《装在套子里的人》
四、课堂组织 灵活有效
1.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2.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五、影响课堂教学的其它方面
1、情感的投入
2、教育机智
3、语言等素质
芙蓉小学学习体会卡
姓名 |
胡波 |
年级 |
四 |
学科 |
语文 |
内容 |
如何上好优质课 |
时间 |
2014.5.12 | ||
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直观形象的突破难点。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过这个课题,如果学过,就要在备课中适当加深难度;如果内容忘得几乎差不多了,还需对以前所学的重点加以回顾;如果从来没学,就要提前去给学生做好知识铺垫,要看前面的知识基础掌握的怎么样,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障碍,课上的内容也要低坡度进行。如到武汉参加全国的展评活动,武汉水果湖中学用的是湖北自编的《科学》教材,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生物学知识,但是已学习了物理、化学的知识,了解这一情况后,课前我让学生预习《科学》教材中生物部分动植物细胞结构,课堂上进行“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的异同”的活动时,在活动表格上不仅有动植物细胞图,还在细胞旁标注出其结构名称,从而顺利地完成了细菌结构知识的讲解。 |
芙蓉小学学习体会卡
姓名 |
刘云洁 |
年级 |
四 |
学科 |
语文 |
内容 |
如何上好优质课 |
时间 |
2014.5.12 | ||
新课的教学目标力求全面。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关注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一堂好课不仅要考虑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心、情感获得了哪些发展,乃至在精神方面有了哪些收获。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我们一般都能达到,但是对于情感目标,平时讲课时总是模棱两可,或者只是触及那么一丁点皮毛。如果一节课能渗透一定的情感教育或者教给学生一种方法,这一定是这节课最闪耀的亮点,所以我在备完课后总爱静下心来思考这节课中可以挖掘的情感教育内容。 教学环节的过渡力求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所以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流畅,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的转折被打断,听众也会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备课时我们要注意寻找各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它们穿起来,形成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这样的过渡语言我也是精心准备,并牢记于心的。 授课过程力求有亮点。课上完了,要自己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哪个环节给人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有没有给听课老师留下一点值得回味的地方?哪个环节会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成为老师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如果没有,说明这节课准备的不够好,没有亮点。这个亮点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亮点,更重要的是,这个亮点必须为内容服务,脱离本节内容的亮点宁可舍弃。如果准备了一个亮点,一定要准备充分,然后象相声演员一样成功的抖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