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听课评议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5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丽萍

时  间
 2月25
班  级
 六(3)
学  科
语文
教师
 周建宇
内  容
 《螳螂捕蝉》
课  型
课题研究
评 价 等 次
一  级
指  标
二  级  指  标
A
B
C
D
10
8
6
4
(一)目标明  10%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和谐教育的理念,满足不同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
 
 
 
过程优
 
 
 
70%
2、教学设计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密切配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3、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呈现方式科学,操作演示正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容量、密度适宜,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的和谐。
 √
 
 
 
4、有效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做到学习与方法的和谐。
 
 
 
5、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健康学习的心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节律和谐。
 
 
 
6、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
 
 
 
7、反馈、矫正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做到师生交流的和谐。
 
 
 
8、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和谐可亲,板书工整。
 √
 
 
 
(三)效果好  20%
9、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学习主动、有效。
 
 
 
10、各层次学生都能个性发展,“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
 
 
简  要
评  语
《螳螂捕蝉》这一教学设计,紧紧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充分利用教材中和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把握文中人物的个性,人物的品质,以及个性与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营造一种宽松的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表达的氛围,在品读、讨论、体会中,让学生自然明白了攻打楚国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联系,让少年这个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总分
9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