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8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华娟
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四年级语文备课
学习内容
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姓 名
张华娟
任教年级、学科
四语
学习时间
2012.3.13
叙事性课文教学的个性要求
1.    具体感受人或事物的形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像”感人,以“情”感人。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必须把文本的形象丰满、鲜活起来,才能入境动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刻骨铭心的感受。
2.    让学生了解记叙文表达方式,初步感知记叙文文体知识。叙事性课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3.    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选好教学的切入口。小学高年级的叙事性课文,结构大都比较复杂,都有一条甚至多条线索——故事的发展过程、时间的延伸、人物感情的变化、在全文中时隐时现的一个物件,一个表情、动作,一句子等。
因为小学高年级的叙事性课文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在引领学生把握了课文的表达顺序和线索以后,还要选好切入口,以引领学生直奔重点或中心,对课文进行深层地感悟和探究。除了品位语言,体会、推敲词句的内涵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循事件
二是抓中心
三是扣课题
阅读教学切入口的选择,绝不仅仅只有这些,最关键的还应该是根据教材和学情而定。教学切入口选得好,就是给学生阅读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就可能使学生的阅读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四年级语文备课
学习内容
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姓 名
丁峰
任教年级、学科
四语
学习时间
2012.3.13
诗歌教学的个性要求
1.    创设情境,展开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灵感。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的情感与生活体验介入到读诗当中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读出自己的创造,读出自己的个性。
2.    “感动”是诗歌教学的关键。诗歌是用情感写出来的。教师要运用诗歌打动学生,自己先得被诗歌所感动。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投身其中,忘情其中,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验诗的情感,使学生“感动”起来。
3.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手段。诵读也是朗读,其跟朗读相比,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其次,要“精思”,眼到,心到,口诵,耳闻,心想。第三,更重视自我陶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