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见宇
芙蓉小学
“学习+实践”体会卡
六语备课组
学习内容
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
姓    名
周见宇
任教年级
五语
学习时间
2011、6、12
 
 
 
 
 
 
 
 
 
   如今,课堂观察已被很多教师采用。但这种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与专业研究人员所作的课堂观察是有区别的,不能照搬,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唯有明确观察目的、把握特征要素、灵活运用方法、营造科研文化,才能提高课堂观察的有效性。
一、明确目的:质量、改变、自我
   课堂观察要聚焦质量,就必须观察与分析涉及课堂的主要因素。课堂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教师、课程、学生和教学方法。那么,课堂观察就应观察与分析四个“是否有利于”:教师素养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内容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开展课堂观察,主要就是研究这些因素是如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可以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基于教师主体的课堂观察的使命。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获得一种结论,而是为了促进课堂的改变。这种改变,应体现教师的“三个学会”:第一,学会研究:课堂研究能力的改变。第二,学会上课:教学实践能力的改变。第三,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变。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指向“有效”,追求“有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实现改变。
   在课堂观察中,“成长自我”或者“成为自己”,是很重要的一种目的。而要“成长自我”,在课堂观察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自己的视角,第二,自己的发现,第三,自己的见解。
二、把握特征:主题、情境、反思
   (一)基于主题
  课堂观察必定是基于主题的,无论是定量观察还是定性观察,或是其他的种种观察的方法,课堂观察最本质的特点不在于它用了什么具体的方法,而在于它必定是“定向。
(二)关注情境
  课堂观察是非常讲究“情境”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情境”中去做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在课堂观察的方法中,定性观察是必须的,定量观察是必要的。
(三)精于反思
  课堂观察的成败系于“反思”,反思的质量决定了课堂观察的质量。课堂观察的反思是全程的反思,包括前反思、现场反思与后反思。
三、掌握方法:多样、系统、灵活
四、优化文化:合作、日常、自觉
教师如何做课堂观察,教师如何做好课堂观察,教师如何在课堂观察中获得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事关课堂观察有效开展的问题。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与我们固定有研究文化相关,与我们现时的投入深度相关,与我们对课堂与课堂观察法的理解与操作相关,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实践与超越。如果能运用好这一方法,关注学生的举动与发展,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