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1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文波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5.9.8
地点
二2班
主持人
朱文波
参加
人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一:制定备课组计划。
二:确定研究主题: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5.9.22
地点
二(2)班
主持人
朱文波
参加
人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一:讨论苏教版小学第三册语文教材重点难点。
二:教师讨论并教学建议:
(一)写字教学指导方法。
(二)结合课文文本设计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课外阅读指导。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5.10.13
地点
二(2)班
主持人
朱文波
参加
人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一:各位老师说说集体备课内容《小鹰学飞》。
二:整合教案。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5.10.27
地点
二(2)班
主持人
朱文波
参加
人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一:仔细解读学校读书节方案。
二:各位老师谈谈各自的想法,制定具体的班级计划。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3.11.10
地点
二(2)班
主持人
朱文波
参加
人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各位老师仔细分析各班的期中考查情况,谈谈不足和改进措施,找找与平行班的差异。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5.11.24
地点
二(2)班
主持人
朱文波
参加
人员
二年级语文老师
业务学习 :教师讨论话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玉莲
从“听、说、练”入手听。
培养孩子学会倾听,是发展其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首先就要会听,听得懂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讲故事是向孩子介绍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孩子可以接触和模仿各种词汇。
说。要给孩子创造说的环境,在实践中练习说话。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大声讲话法:也是塑造孩子强者心理素质的方法。鼓励孩子大声说话,告诉孩子声音达到对方耳朵,意思进入对方的心中,这才叫说话。
练。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正确发音教会他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丰富他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刘丽萍:
养成读书的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鼓励孩子积极阅读,听孩子讲故事,给予适当的奖励,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想办法为孩子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让孩子多听、多练、多说、多实践。尽量鼓励家长在家里创设读书气氛,潜移默化地启发、熏陶孩子,全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王小娟:
教师应主动亲近孩子,给予孩子们父母般的关爱,让孩子们对教师有一种信任感、亲近感。在亲近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角色转换,使自己富有童趣,具有童心,和孩子们一起"侃天说地",甚至一起"数天上的星星",听小鸟唱歌,看小河舞蹈……由此创设良好的人际语言氛围,在教师的引导、参与下,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应多一份赏识,赏识是一种爱,一种赞扬,一种默许。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孩子洒下春雨般的滋润,蕴育无限的语言绿地,也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自信。至此,教师的赏识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点燃了"求知欲"的火把,解开了"表现欲"的绳索,即便是胆小的孩子,也能在赏识的雨露下活跃起来。
朱文波:
教师应多一些童趣,童趣,是孩子特有的童心、乐趣,是他们形象思维、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孩子们因为具有童趣,所以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他们因此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而非世俗的世界。所以,教师此时不是"大人",而是"孩子",是"懂事"的孩子,他与孩子们交流的语言是儿童化的语言。由此,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使孩子们生活在浓浓的、具有童趣的、爱的氛围中,师生间没有心灵距离,情感交流如三月融融的阳光。
教师应创设交际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氛围,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流,这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只局限于课堂,那不算是全面的培养,我们还应放眼于课外,充分利用祖国的山山水水、虫鸟鱼兽、花草林木来熏陶、感染孩子,启发他们的心智,利用绮丽壮观的自然风光来解除学生心灵上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丰富而多彩。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3.12、8
地点
二(2)班
主持人
周丽萍
参加
人员
全体语文老师
一:朱文波老师执教《登鹳雀楼》。
二:各位老师讨论交流。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后两句寓理于事,阐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朱老师在执教本课时,设计精巧,真正做到了让诗描写的景“入”了学生的眼,诗抒发的情“入”了学生的心,诗蕴涵的理“入”了学生的脑。
朱老师还很注重朗读,安排了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知、感受、感悟诗句所蕴含的意思和哲理。
朱老师还指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来理解诗意:苏教版小语教材的插图都很美,并且能体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朱老师充分利用插图来值得学生仔细观察,理解诗意。
在教学第一、二行诗句时,朱老师请学生读读诗句,一边读一边看图,看看哪几个字图上有,并想想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日、山、黄河、海”这些景物就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时,朱老师又让学生看太阳落山的动画,想象黄河流入大海的情景,学生脑海中的画动了起来。在理解这两行诗句时,朱老师没有单纯地去问学生“依、尽、入”是什么意思?但我想,通过这样的观察想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美丽和气魄,就全都呈现在学生眼前,其意不说自明。后两句诗句主要写了诗人登上楼所想到的,其中蕴含着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两句诗句的教学也是本课的精彩之处,朱老师让学生观察鹳雀楼,看看鹳雀楼有几层,哪一层有人?然后假设如果诗人想要看到远一点的景色该怎么办?站在哪一层楼能看的更远?为什么?从而引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行诗句。这是朱老师又问:诗中哪两个词是很远很远的意思?那么“千里目”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来理解诗句,能帮助学生自己读懂诗意,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3.12、22
地点
二(2)班
主持人
朱文波
参加
人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一:听刘丽萍老师执教《水乡歌》。
二:各位老师评议:
1、抓住关键词,反复朗读,关注学生感悟
     在教学课文第一小节,感悟水乡水多时,刘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水乡的水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悟。学生不难找到“千、万”“池塘一个连一个”,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加深了水多的感受。在学习“处处绿水荡清波”时,刘老师又引导孩子感受水的绿、清、美,学生不仅从文字中感受到水多,而且体会到水美,朗读的就更到位了。孩子们个个读得乐在其中,读书声充满整个课堂。读是方法是手段,感悟是目标。刘老师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积淀了学生的语感,水乡秀美之图尽在学生脑海中。
2、创设情境,利用图片突破难点
     在理解“渠、驳”这个难点时,刘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加上她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轻轻松松的理解了“渠、驳”的意思以及其作用。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如临其境,轻轻松松解决了教学难点。
 3、重视说话能力和迁移能力
教学最后,刘老师布置了仿写的任务,出示了说话提示,让学生仿照课文诗歌的形式,当当小诗人写一写,鼓励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了桥梁。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源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激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4.1.5
地点
二(2)班
主持人
朱文波
参加
人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一:各位老师交流复习计划。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2014.1.19
地点
二(2)班
主持人
朱文波
参加
人员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一:各位老师交流本学期得失。
二:备课组长总结工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