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教研活动评课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9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单银娥
 

2015上半学期教研活动评课

    刘宁琪、潘忱俪、陆榕三位教师为我们呈现了三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低年级的课堂重在朗读,带领孩子仔细品读课文;中年级的课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锻炼了口头表达,重视语用的训练;高年级的课堂充满了思维的碰撞,重视学生的发现,学生的感受。

刘宁琪老师的课突出了低年级的学段特点,字词句教学扎实。如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通过抓住“专心致志”“走了神儿”这两个关键词,展开想象,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两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通过抓住“听、看、问”这三个动词,让学生明白专心致志地学习就是要边听边看边思考,带着问题学习知识。

教师能联系生活实际,多处体现从课内到课外的教学理念。如理解能手时教师引导举例射击能手,班内的读书能手等;如学到走神儿的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教师引导发问:如果这个学生去学射击他能成为射击能手吗?学生很轻松地就明白了:学习态度不认真的人无论学什么都不会成功的道理。古人云:学贵有疑。这节课,刘老师始终让孩子带着问题来学习。课堂上始终闪现着孩子智慧的火花。

潘忱俪老师的课,很好地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认识恐龙、了解恐龙,进而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喜欢上恐龙。课堂上洋溢着愉悦、活泼的气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这堂课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1、有详有略,方法得当。《恐龙》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说明方法是难点。潘老师以雷龙为例,让学生找出描写雷龙特点的句子,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雷龙身体非常庞大的特点写具体的,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它的特点读出来。朗读指导也很具体到位。接着,让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自学其它恐龙的特点和说明方法,体现了由————的过程。

2、利用媒体,激发兴趣。整堂课上,潘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那段恐龙的录像,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惊叹不已,获得了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

3、课外拓展,发展思维。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写到了恐龙的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仍未有确切的说法,科学家们作出了种种猜测。教师呈现了关于恐龙灭绝的几种猜测让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了解恐龙,探索恐龙之谜的兴趣。最后,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介绍自己喜欢的其他恐龙,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陆榕老师的课富有灵性,充满诗意。陆老师从教学伊始,就紧紧抓住情感主线,直奔文章的重难点,去体会“韧性可贵”与“引起幻想”。尤其在体会韧性可贵的时候,别有意趣之美。相机穿擦双重否定句的教学中感受韧性在于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别有新意地在引导反衬手法时,感受夹竹桃的朴素之美,并质疑:作者喜欢夹竹桃为什么不用华丽的词藻,而把这些词献给了其他花?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触动了内心最深之处:夹竹桃到底是怎样的花?陆老师富有智慧地启发到:春天里,迎春花……,夹竹桃争春了吗?……夹竹桃羡慕了吗?……夹竹桃抱怨了吗?到此时,在悱愤之际,同学们获得了更深刻的认识,夹竹桃更体现出了它的独特之处。在此基础上的幻想似乎显得更顺其自然,情景交融,获得共鸣。

总之,三位教师的课都充分把握住了各自的年段特征,都闪现着对语文课堂的独特理解和独到追求,让人受益匪浅。教师扎扎实实教语文,学生定定心心训练语言表达,理解文章主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