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4.9.9 |
地点 |
二办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
人员 |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制定备课组计划。
二:确定研究主题:低段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研究。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4.9.26 |
地点 |
二办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
人员 |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业务学习:《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与新趋势》
二:教师说体会:
单雪莲: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即儿童研究”,教学的过程亦是儿童研究的过程,两者融为一体,儿童研究再也不仅仅是保证教学的前提,不仅仅是保证教的手段,其本身就是目的。与以往研究“学情”不同,儿童研究既是为了获取学情,更是为了通过研究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学即儿童研究”正预示着改革的新走向。
刘丽萍:教师要关注和研究儿童学习的态度、情感、方式,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儿童喜欢学习。学习是儿童的天性,教学首先就要呵护并激发这种天性,要帮助儿童找到爱学习的触发点,解决学习动力问题。二是让儿童真实的学习。真实的学习一定是投入、专注、紧张而又快乐的学习状态。三是让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学一定要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儿童差异,帮助他们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最后教学要让学生看得见。所谓“看得见”,就是要让儿童的学习过程,包括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这种学习,才会诞生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4.10.16 |
地点 |
二办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
人员 |
低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业务学习 :《课程改革:“回归”不是倒退》
二学习体会:单雪莲: 语文教学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现实中“教材是整个语文”的做法却屡见不鲜。把学生禁锢在课堂这个弹丸之地,很容易导致他们思路闭塞、视野狭窄。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活动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让他们在全面的体验和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获得全面的发展。语文教学如此,作为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更应该如此。
刘宁琪: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我们应充分加强教材研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本的例子作用,课堂教学选好“突破口”,教学艺术创设出新意。课上教师少讲精讲,尽量设计出新颖的导语、高潮语、过渡语、结束语;板书尽量实用有艺术性,美观实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朗读课文尽量采取不同的方式,下载名家的朗读资料,教师范读,以读助讲,讲议相结。
刘丽萍: 融入境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融入到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中,感知作家笔下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感受并领略作者的情怀。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4.10.22 |
地点 |
二(4)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
人员 |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听刘宁琪老师执教《梅兰芳学艺》。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4..10、29 |
地点 |
二办 |
主持人 |
陆榕 |
参加
人员 |
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听刘宁琪老师执教《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设想。
二 :教师评议:单雪莲:1、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教学时,王老师先让学生理解“紧盯”、“注视”这两个词语,然后花了1分钟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紧盯自己的手指,接着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头晕了,有的学生说我的眼泪要流下来,有的学生说我的眼睛好酸的好酸的。看的出来学生对此的感受是深刻的。可见,这1分钟体验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的参与,切己的体察,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真切的感悟,真切地感受到梅兰芳的勤学苦练,着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刘丽萍:语言训练的扎实。低年级是语言训练的基础,也是为以后写作奠定扎实的功底。王老师深知这个道理,于是有目放矢地进行训练。比如:1、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 )。2、( ),( )终于( )等等。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口头的表达能力。另外,王老师又抓住中心有效地进行了拓展——成语的积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然后记录加朗读,记忆效果很好。课堂的语言训练是应该从一词一句开始的。
顾新亚: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问中的插图,不仅是文字说明,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课堂中,王老师出示了“梅兰芳看鸽图”,在让学生学习说话的同时,着重从画面中理解了“紧盯”一词的真正含义,把学生领进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眼神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中去了,更使得学生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了。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4.11.12 |
地点 |
二办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
人员 |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观看教学视频《高林生写字教学 》当场评课。
二、听课体会:
单雪莲: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在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一手漂亮的字,是每一个人的心愿,也是每个现代人步入社会的最基本、最直接乃至最重要的自我推介和名片。中考、高考,优美整洁的书法可以享受加分的奖励;求职工作,一手漂亮的字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于无形中赢得优势,也许就此便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由此可见。现在练习写好字,对学生的一生有很多功劳。
刘丽萍:在材料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教给学生写字时,做“写字操”既活动了学生的手腕,又极大的提高了小学生的兴趣。在引导学生写字时,从“临摹入手,仿影过渡”到“临写上路,独立书写”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而且创作的写字歌,很有教育指导性,想《坐姿歌》:学写字,要注意,身坐正,肩放平。双肩平放头微倾,眼离桌边一拳距,纸离笔尖一寸高,静心凝神写好字。”特别是环境文化的建设,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写字,在快乐的情趣中练字,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练字。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刘宁琪:我们说“字如其人”,一个人在练字的时候,个人的态度、情感也会受到熏陶,正如材料中,一位学生所说:在小学,写字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态度和性格,而恰恰是良好习惯、态度和性格,使你可以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使你自主决定的事情没有错误,使你在与人打交道时游刃有余。
顾新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从思想上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以自身为榜样,带领学校师生形成共识,引导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写字方面的良好训练,努力做到写字无差生,抓好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力求做到书写正规、规范、工整。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4.11.27 |
地点 |
二(1)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
人员 |
二年级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听顾新亚老师执教《小动物过冬》。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4.12.4 |
地点 |
二年级办公室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
人员 |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各位老师讨论交流评议。
单雪莲:整堂课中,顾老师用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朗读,让学生走进小动物的世界;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小燕子、青蛙、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从扶到放,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以体现。
刘丽萍:顾老师能很好地抓住两条主线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另外,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用喜欢的方式读,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戴着头饰表演读,男女互读等。另外还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做动作,如小青蛙说:“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好好谁上一大觉。”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做“饱饱的”、“钻”、“睡上一大觉”等动作,真正做到了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演结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过程中明了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从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理解文章内容。
刘宁琪: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教学中,顾老师抓住重点段第3-7自然段进行学习,以“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小燕子、青蛙、蜜蜂的过冬方式,再相机进行拓展。理解了动物的过冬方式,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动物互相关心,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顾新亚:教育学认为,如果受教育者不能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他们就不能领会新知识,不能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获得系统的知识。这节课中,顾老师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复习旧知,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巩固旧知。一处:看到这勤劳的小蜜蜂,你想到了谁?《蚂蚁和蝈蝈》哪些成语表扬的就是这种早做打算的做法,“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另一处:春暖花开。这么美的春天的画面,你还想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成语?(春色满园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4.12、12、 |
地点 |
二1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
人员 |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听单雪莲执教《水乡歌》。
二:各位老师讨论交流评议。
刘丽萍:单老师在教学中尤其突出学生的体验,通过朗读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水多、船多、歌多。这些特点在学生的朗读中清晰可见,单老师在指导读书时,采用了搀-扶-放的方式,指导读“水多”的“千条渠万条河”。教师抓住“千”的指导,而万的读,则是让学生通过千而自然领悟到的。在读船多时,则是以“你能感受到船多吗?”进行评议,在评说中,学生的朗读一步一个台阶,也真实地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这真是一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
刘宁琪:课堂教学结构是本课稳固坚实的骨架。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对《识字1》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着手,引出对“水乡”的回忆,依据着《识字1》的思路,走进诗歌的意境。初读环节,抓住水乡“三多”,理清课文脉络,使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线,对文本结构有了明确的把握。
顾新亚:抓关键字词感受水乡美丽富饶。
围绕水乡的水多、船多和歌多,诗歌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而要感受这份诗情画意,就要从读懂“三多”开始,从“多”中感受江南水乡的富饶美丽,水乡人民的勤劳幸福。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单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文字,来读懂水乡“水多”。紧接着,老师又抓住“水多”,让学生再次细读语言文字,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了水的多?通过对文本文字的细读揣摩,学生对“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等关键字词品读深化,从中不但读出水多,更读出水美,这时,老师再次借助图片升华情感,视觉享受带动学生的思绪飘飞,对水乡的热爱便溢于言表,对水乡的歌颂也声情并茂。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4.12、24 |
地点 |
二(5)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
人员 |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听刘丽萍执教《云房子》
二、教师评议:
单雪莲: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教学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这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才会那么浓,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得到语感的训练,在教学中,陈老师让学生想象小鸟还会造哪些房子?给学生创设了情景,激活了课文凝固的语言,进行了情景的设计。这是一个幻想的课堂,通过让学生想象云房子的样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幻想的天地;这是一个创新的课堂,在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读句子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句子后,让学生的思维获得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是一个愉快的课堂,通过让学生自己在房子里快乐的玩耍、做客,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生在一种愉悦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
顾新亚: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精致,充分体现了低年级课堂的以读导学的教学模式。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读得多,读得透,注意边读边想,读的层次分明。在教学中,先初读,再细读,最后读出感情。在学习第二小节时,教师加强了朗读训练,如提问“小鸟看见这么多的房子,会怎么想?”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是兴奋的、高兴的。那么“哇!这么多云呀!”这句话很容易就读好。这是因为朗读是调动情感的主要因素,只有情感调动起来了,对课文的认识也就加深了。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练得也很到位,从词到词组到句到段,学生一步步读好,踏踏实实,教师的表扬,鼓励更是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动力。教学中学生的主动体现得比较充分,教师只起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理解字词句段,从而有感情地读好。刘宁琪: 这节课在学生的主动性上体现得也比较充分。教师的语言非常简练,只起“导”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字、词、句、段,从而有感情地读好。教师的话使学生心动,愿意马上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竞争。在说话训练上,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句式“有……有……有的……有的……也有的……也有的……”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要求不高,但学生愿意参加这样的训练,这个训练设计得很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4.1.6. |
地点 |
二办 |
主持人 |
单雪莲 |
参加
人员 |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二:教师说体会:
单雪莲:老子教诲说,“企者不立,跨这不行”。踮起脚跟来拔高,很难站得稳,跨越式的走路求快,很难用这种方式赶路。《拔苗助长》这则寓言大家都很熟悉,农夫想通过拔苗的方式帮助禾苗加快长高,结果,没多久禾苗就都死了。这与老子提出的观点惊人的一致:如果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但是纵观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无不在“拔苗助长”。家长期望孩子快速地发展,超过同龄人,于是帮孩子报这个培训班,那个兴趣班,孩子整天就像陀螺似的,从这儿赶到那儿,丝毫没有喘气的机会。看到过这些画面,画面一:孩子学校5点放学,当天的数学培训在5点半,孩子不可能赶回去吃晚饭,于是家长带着干粮,趁孩子在培训中的间隙时间快速递上;画面二:临近寒假开学了,肯德基店里聚满了三五成群的学生互相在抄寒假作业,原因之一是因为假期补课,没有时间做。更有甚者,一个孩子说家长为我周六周日报了7个兴趣班。自从有所谓专家提出早教可以让孩子变得聪明,现在连牙牙学语的孩子也不能幸免了。试问:在这样高密度、高强度的学习、培训下,孩子的学习成绩真的突飞猛进了吗?孩子的学习能力真的增强了吗?老子说“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不恰当的勤奋背离了大道,一样会毁了孩子。
刘丽萍:教师期望孩子更快地掌握知识,超过其它班级。于是牺牲了自己也包括学生的课余时间,贪求更多的学习内容、更多的学习时间、更多的强化次数。为的只是考试的成绩。课堂上“满”,课后也一样,教师和家长一样忙着用各种作业、“课外课”,尽可能地去抢占孩子的课余时间,最终,孩子的“课余”里只有“课”,而没有“余”了。试问:孩子学得快乐吗?学得有效吗?老子提出“少则得,多则惑”。精简的内容重点突出,容易掌握,内容过多反而迷惑了视线。教师教得太多,过度把控,就会消解学生的自我意识,妨碍学生的发展。“道法自然”是老子乃至道家的主要思想脉络。大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的运动。就教育而言,教育的根本节奏,就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包括生理和心智的成长。这种过程性是无法跨越的。如果试图去跨越,就是一种自欺。如果老子在今天,一定会提醒我们:别着急,慢慢来!
顾新亚: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诞生他们但不占有,为他们做事但不把持,带领他们但不主宰,这才是最玄妙、深远的德行。遗憾的是我们一些教育行为却是背道而驰的。从家庭教育说起,在家长的意识中,只有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走,孩子才能少走弯路。于是我们看到孩子上什么学校、课外参加什么兴趣班、考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大人都自以为是的要孩子听自己的,甚至是娶怎样的老婆都要横加干预。而结果过呢?有主见的孩子因无法顺应家长的意愿而造成与父母的强烈冲突,甚至引发家庭惨案。还有一些孩子虽然一路是按照父母的意思学习、做事,但他们就真的会幸福吗?当父母不在时,他们会有自己的主见吗?有能力承担各种责任吗?学校的教育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些课堂,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但孩子的眼神却是游离的,或是一节课下来都不知老师讲的什么?究其原因,就是老师没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过多采用传授式或是填鸭式教学,替代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语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5.1.12 |
地点 |
二办 |
主持人 |
单雪莲 | ||
参加
人员 |
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活
动
记
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