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冬夜读书示子聿》评课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0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见宇
《冬夜读书示子聿》
芙蓉小学 周丽萍
   一、谈话揭题
1、师:如果古代有十大感动诗人的话,你会推荐谁?(爱国诗人,临终还不忘祖国统一。背诵示儿)
2、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刚才诵读的《示儿》,属于悲壮的爱国绝唱,是对子女的临终遗嘱,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也是写对子女的教育,并被世人津津乐道。(板书课题、作者)
3、《冬夜读书示子聿》,齐读课题。理解诗题:子聿,陆游最小的儿子。“示”怎么解释?
4、陆游在冬夜读书产生了哪些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学习古诗,读是第一步。
(出示全诗):请同学们仔仔细细把这首诗读上三遍,前两遍把诗读准确、读流利,第三遍尽量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读(相机进行点评、范读、划分节奏、再读)。
3. 学法指导:诗我们已经读通了,接下来第二步就是要读懂这首诗。要想理解全诗的意思,关键在于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再加以适当的补充和调整,诗句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4、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预习,接着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
(1)读第一行诗: 古人学问无遗力
A、学问:读书学习(做学问)。
   无遗力:遗,留下。不留下一点力气,精力毫无保留。
B、由无遗力,你想到哪个成语?(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全力以赴)(板书)
C、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
D、你知道哪些描写古人学习勤奋,不遗余力的成语故事?。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程门立雪……)能简单讲讲其中一个小故事吗?
小结板书: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啊!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少壮功夫老始成
A、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少壮 老)  工夫:花的时间   
B、比较“功夫”和“工夫”
教师:通过选择比较,我们知道:“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古人做学问,强调积累,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要花平生工夫才有所成就,用现在的话说是“活到老,学到老”。
老始成?始:才。
C、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D、引说:从“少壮”到“老”,可见学习需要?板书(持之以恒),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否则就是“黑发不知。。。。。。”
E、连起来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F、做学问可真不容易啊!前两句诗陆游想告诉儿子什么呢?
G、指导朗读:书浩如烟海,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活到老学到老。谁来读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
过渡:我们接着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来理解下面两句。
(3)读第三行诗,理解诗意:纸上得来终觉浅
A、纸上:书本上。 浅,肤浅。  终:到底、毕竟。
B、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到底是肤浅的,不完善的。
C、从“纸上”和“浅”,你能想到哪个成语?(纸上谈兵)
(出示小故事)为什么有着许多军事知识的赵括会兵败如山倒?(只有。。没有。。)
过渡:是呀,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所以,绝知此事要躬行。
(4)读第四行诗,理解诗意:绝知此事要躬行
A、绝:表示程度深,极、最。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此事:书本上提到的事。躬行:躬,亲自。亲自实践。
B、意思:要深切地了解这些事,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C、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D、这两句诗陆游又想告诉儿子什么呢?(板:知行合一)
举例:很多事例都说明了实践的重要。谈迁为了写《国榷》,
我们知道谈迁为了编写《国榷》,在北京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假如谈迁只是埋头于苦读诗书,而没有四处寻访考察,他能够写成《国榷》吗?由此可知: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出示)
我们再来看看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为了写作《本草纲目》都做了些什么?(尝百草,访名医)如果李时珍迷信于书本上的医学知识,那就会有许多病人遭殃。邓小平爷爷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示)
大自然的文字一课告诉我们,总是呆在家里的人是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一个人如果只知道书本知识,不知道灵活变通,只知道读书,不关心其他,就会成为书呆子。所以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该风声、雨声----------------------
 很明显陆游不希望他的儿子成为书呆子,希望儿子成为像司马迁、李时珍那样的人。
读书与实践的关系是如此之紧密!因此,这两句成了千古名句。(齐读)
    5、把你对全诗的理解说给你大家听听,先说给你的同桌听。
三、情境里明理,朗读后升华
1、学到这儿,老师有个疑问,陆游为什么有对子聿说这番话呢?是有什么原因吗?你能走进陆游,走进他的内心想象一下吗?(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
    ·聿儿是陆游最小,也是最疼爱的孩子。也许他很贪玩,不好好念书,于是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作老始成……”
·也午聿儿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可是他很容易骄傲自满。于是做父亲的不无怜爱地提醒他:“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作老始成……”
·一位征战了一生,但却壮志不酬的老将军,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未了的心愿就该靠他来完成啊!他俯下身来,一字一句地教导着他的聿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作老始成……”
师引背: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情的嘱咐,也是诗人对后人的谆谆教诲,让我们把它永远铭记在心。(背诵)
四、总结全诗,提出希望
教师:同学们,陆游写于1199年一个寒冬深夜的这首诗,虽然短短28个字,却饱含深意,囊括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家喻户晓的名言,真可谓是千言万语汇成4句话呀。他要告诉自己的儿子,也是告诉我们(出示填空)。老师希望你们牢记古人的训诫,从现在开始,做个踏踏实实、身体力行的学生。
同学们诗学完了,如果把这首诗写下来,写成一副书法作品,既便于记忆,又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相信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事。(展示学生作品)(友情提醒:竖写的书法作品要从右往左,不要写题目和标点,行款字体大小匀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不靠边,签名字体略小。)
其实,陆游共写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那么陆游在其他几首中告诉了儿子什么呢?课后请同学选两到三首读一读。
 
 
 
 

芙蓉小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

 

1218

 

 六(4

 

语文

教师

 周丽萍

 

 《冬夜读书示子聿》

 

课题研究

评 价 等 次

 

 

     

A

B

C

D

10

8

6

4

(一)目标明  10%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和谐教育的理念,满足不同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

 

 

 

过程优

 

 

 

70%

2、教学设计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密切配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3、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呈现方式科学,操作演示正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容量、密度适宜,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的和谐。

 

 

 

 

4、有效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做到学习与方法的和谐。

 

 

 

5、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健康学习的心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节律和谐。

 

 

 

6、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7、反馈、矫正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做到师生交流的和谐。

 

 

 

8、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和谐可亲,板书工整。

 

 

 

 

(三)效果好  20%

9、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学习主动、有效。

 

 

 

10、各层次学生都能个性发展,“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寓理诗,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通俗易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应该可以达到熟读背诵,理解感悟的目标,周老师课堂内容也设计较丰富,节奏较紧凑。学生学的还是比较扎实的,感悟也比较深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了解诗人,谈话导入

二、对比题目,理解题目意思。三、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四、深入理解,交流感悟1、紧扣“无遗力”,放大词境。

2、比较“工夫”与“功夫”,加深感悟。3、恰当利用故事,迁移语境。 4、有效整合利用,拓展教材。五、整体把握,熟读背诵

总分

94

 

 

 

          评课时间:   2013 12  19    评课人:张华娟   周见宇

                                                      刘亚华   赵惠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