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三语____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3. 2.25 |
地点 |
三办 |
主持人 |
陈丹君 |
参加
人员 |
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 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二:讨论本学期学习计划。
1.目的要求。
2.重要工作和主要措施。
3.老师活动。
4. 学生活动
三:总结。
|
__________三语____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3. 3.12 |
地点 |
三办 |
主持人 |
陈丹君 |
参加
人员 |
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学习文章《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三年级是小学学段的一个转折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写作文,学习任务相对繁重。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篇章写作,学习的欲望还是比较强烈的,但又容易对作文产生畏惧情绪,觉得没内容可写,无从下手。老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给学生指明方向,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种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再难的事也敢做,都可以做好。所以,要使学生写好作文,必须从多渠道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培养读的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词汇量比较小,因此学生在作文时常出现词穷句短的现象。为了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利用每周的阅读课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向学生介绍好书,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此外,我还开放班级图书柜,让学生借阅图书,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现在,在课室内,走廊边随处可见三五学生围在一起看书,他们时而轻声交流,时而专心研读,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学生通过多读课外书,特别是作文书刊,卡通故事、科幻故事等,使学生能在阅读别人的作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摘录别人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段,并且把它运用到习作上。
2、培养写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作文我都选几篇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请学生上台朗读给同学们听。除了把他们写得好的文章读出来外,还会打印好,张贴到班级公布栏中,同时还定期把优秀作品打印成“习作快报”发给全班同学阅读学习。学生对于自己的文章能够在“快报”中出版都觉得是一种荣誉,平时就爱写作文的学生更加积极写文章,更乐意去看书了;而其他同学也心向往之,羡慕之余以此为目标,尽力把文章写好。渐渐地,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氛围。
(二)、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没有生活事例可以写,所以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去用耳朵听、用手触摸,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多组织学生活动,以此积累作文素材。例如:为了写好活动类作文,我组织学生玩“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游戏;为了写好人物作文,我组织学生给同桌,给爸妈画相,观察每个人的五官有什么不同;为了写好状物作文,我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来,向同学介绍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喜欢它……只有生活丰富了,学生才有富足的作文素材,为写作打好基础。
西方有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文,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有心人,通过自身留心观察,捕捉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就会有话可写。比如,在指导《我喜欢的水果》这习作之前,我布置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回学校,在指导课上,我先让他们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再让学生用手触摸水果的表皮,感受水果在手中的感觉;然后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气味;最后让学生亲自尝一尝水果的味道。在课堂上,我让每一个喜欢同一种水果的学生坐在一起,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品尝后的味道在小组里交流,再到班上交流。就这样,学生们经过亲身的体验对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指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学生有话可写。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设一本《素材积累本》,把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自己的亲身感受都认真地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也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而且,不但为写作积累了素材,还达到勤练笔,多动脑的目的。写得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
(三)、树立写作的信心。
心理学认为: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很重要。
1、宽泛命题范围,降低写作难度。
三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比较少,缺乏写作素材,如果作文的命题范围太狭窄,学生会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严重,写出来的文章也会缺乏活力,内容空洞。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该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比如,学完“鸟”这个单元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与鸟有关的文章,写一写自己和鸟儿的故事。为了不限制学生的发挥,我没有给学生固定题目,而是让他们从书中给出的的四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来写,可以写《我熟悉的鸟》,也可以写《我见到的鸟》或者《我想像中的鸟》。最后文章写出来了,效果还不错。一个中下生没有见过什么鸟类,所以他选了《我想像中的鸟》这个题目来写,他这样写的:我想像中的鸟是一只很威武的鸟,我给它取名“暴龙”。它有猫的耳朵,有翠鸟那锐利的眼睛,有老鹰的既锋利又尖的嘴巴。它的爪子是红色的,又尖又锋利,用来攻击和自卫,它的爪子能抓破动物最坚韧的皮……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就能无拘无束地放开胆子写。
2、多用激励赏识。
霍懋征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听表扬,可以令人奋进;挨批评,则常常使人沮丧。老师应该从孩子的错误中
(四)、掌握基本的写作思路。
1、学会审题。
作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题,是因为作文不能靠死记硬背,需要靠积累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刚接触作文学生大多不会审题,没有读清楚题目的要求就动笔写了。针对这一情况,我注重写作前的审题方法指导:让学生先读习作的题目和要求,然后从题目和要求中寻找关键词语,明确写些什么,重点是什么,抓住什么来写,最后根据选定的素材构思写作顺序。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的______》时,先让学生读题,判断这个题目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学生反馈:可以写人,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以写物,例如玩具、礼物……内容众多。然后我又在题目下给出要求: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人,有亲人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有年长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有同龄的伙伴邻居、同学好友;还有教我们知识的老师……你肯定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请选择一两件事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把他(她)介绍给大家吧。要写出他(她)的外貌和爱好特点,注意语句通顺。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判断这个题目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学生反馈:写人。如何去写?必须抓住“请选择一两件事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写出他(她)的外貌和爱好特点”。经过反复练习,学生的审题能力不断提高了,基本杜绝了写作走题的现象。
2、掌握文章基本结构。
审题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还要掌握文章结构,学会表达,把想说想写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因为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文章结构不能讲得太复杂,我就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总——分——总。开篇要紧扣作文题目来写,引出下文;正文部分要紧扣关键词语,叙述要完整;结尾要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紧扣题目抒发感情。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在讲读课文中常有出现,在阅读教学课上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找中心句,让学生掌握这种文章的结构特点。例如《小虾》一文中,我让学生找出能概括小虾特点的句子,学生基本能找出“小虾真有趣。”“小虾的脾气不好。”在习作指导课上,让学生根据习作题目进行开头结尾的训练,然后指名部分学生在班上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点评学生开头和结尾的优劣,最后由全体学生自己修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掌握如何布局谋篇。为了降低写作难度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仿写。例如《小镇的早晨》一文就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我让学生找出能概括小镇早晨总特点的句子,学生基本能找出“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这个句子总结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早晨的赞美。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抓住几个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是忙碌的。” 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小练笔作业,让学生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校园的早晨》。结果学生基本上能够仿照《小镇的早晨》的结构来写,有的学生这样写:“校园的早晨是静悄悄的。”“校园的早晨是书声琅琅的。”“校园的早晨是闹哄哄的。”结尾是“啊,多美的校园的早晨!”
总之,作文教学的道路是任重道远,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最终目标:“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二、各自根据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谈谈感受
|
__________三语____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3. 3.26 |
地点 |
三办 |
主持人 |
陈丹君 |
参加
人员 |
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 ||||
活
动
记
录 |
集体备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一、 揭题。
1、 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
谁来读?(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2、 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爸)(板书:爸爸)
3、 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
出示生字词:
必须 汤姆 铭刻 允许 从未见过
钓鱼 鱼钩 鱼竿 泛起涟漪
遵守规定 夜幕初垂 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1、谁来读?
老师没教你就会读了,你预习得真好,真了不起。
2、指名读、齐读。
3、下边我们来写写这些生字。有几个字容易写错,我们一起看一下。(师在黑板上写钓这个字,写到点时师特别强调)小朋友,看一下,这个点就表示鱼饵。(又写钩字,写到撇折和点时强调)撇折表示鱼钩,点还表示鱼饵。(学生书空写这两个字)
还有两个字的笔顺尤其需要我们注意。出示“垂”的笔顺。记住了吗?那好,你来说,我来写。请大家在自己本子上练写。
4、谁能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
三、再读课文。
1、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
2、快速默读课文。
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看法? (指名三生说)[小
3、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节写汤姆钓鱼?
二、学习课文一—四段
1、自由读课文一到四小节,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放声读课文。
2、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时候钓鱼?
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来读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慢”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
谁再来读这一节。
3、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
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鱼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
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紧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
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
4、有一个词必须要读好,是哪个词?(一定)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谁再来读这小节。
谁投来赞赏的目光?(爸爸)请你再看看自己的旁边,是谁投来赞赏的目光?(老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该生。)
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到老师和大家都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请你读完后再看看老师和大家。
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不是最大的。谁再来读。
(再两个学生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哇”这个词。学生的朗读各不相同,有的短促,有的往上扬,但老师都肯定了学生的读法。)
5、“哇”有不同的读法,只要把鱼的大读出来就可以了。好,就这样自由地读一到四小节。
学生积极地朗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三、迁移训练
1、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2、逐组出示四组词语: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
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这位同学钓鱼的动作有点生硬,有点像木偶。最后也是说钓到大鲈鱼的,最好有点变化,因为,野生的鲈鱼是很难钓到的。谁再来说,这次,老师要把这几组词拿掉。
3、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我钓鱼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对,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有周围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讨论交流:
岳晓春:对于中年级来说,第一课时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读书,要把每一个自然段都读通读顺,要明白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在读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还要进行重点的指导。只有把课文读通读顺了,才能进而达到读懂的程度。
单银娥:“垂”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要指导学生写好。
第一课时可以重点学习朗读教学应更落实些,如在品读第二部分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在交流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且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现出来。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读中提升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1—4自然段,即“钓鱼”。
陈丹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个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课文的特色,设计出不同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用新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教学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中“钓”的这部分,老师出示了“我钓鱼”这一说话要求,让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句式的训练中又一次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彩。 |
__________三语____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3.4.16 |
地点 |
三办 |
主持人 |
陈丹君 |
参加
人员 |
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针对期中阶段检测进行质量分析。
1、基础部分仍需加强
(指导学生课文填空时,做到不多字,不少字)
2、还须加强专项阅读训练
3、加强作文审题的指导
二、合理安排落实下阶段教学工作。
1、备课的分工。
2、进度的统一
|
__________三语____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3.4.23 |
地点 |
三办 |
主持人 |
陈丹君 |
参加
人员 |
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 ||||
活
动
记
录 |
第五、六单元复习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习作5》《 练习5》《“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习作6》《 练习6》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五、六单元的生字词,巩固学生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会背诵《古今贤文》,并能默写。
2、能用“究竟”、“渐渐”、“谈笑风生”、“允许”造句。
3、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4、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用处很大,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保护自然,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5、能写比较生动的比喻句;写环保宣传语;积累广告用语和创作广告;提出自己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学会劝阻身边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巩固学生介绍端午节等节日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
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用处很大,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保护自然,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2、能写比较生动的比喻句;写环保宣传语;积累广告用语和创作广告;提出自己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学会劝阻身边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巩固学生介绍端午节等节日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的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五、六单元的生字词,巩固学生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会背诵《古今贤文》,并能默写。
2、能用“究竟”、“渐渐”、“谈笑风生”、“允许”造句。
3、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复习重难点】
1、掌握第五、六单元的生字词,巩固学生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会背诵《古今贤文》,并能默写。
2、能用“究竟”、“渐渐”、“谈笑风生”、“允许”造句。
3、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要掌握的词语
1眼镜2委屈3走一趟4多亏5陷阱6足够7铺天盖地8关闭9养料10疼爱、11松散12担心13海鸥14货轮15喂养16保护17迅速18救援19敬佩20佩服21森林22谈话23究竟24输送25遥远26茫茫27渐渐28盯住29哈哈大笑30监视31狂怒32厉害33吼叫34设计35发疯3牢固37泄气38跟踪39气象卫星40谈笑风生41垂直42汤药43钓鱼44鱼钩45竹竿46鱼竿47拖地48未来49允许50规定51丝毫52坚定53低沉54铭刻55必须56凯歌57葱绿58捕杀59其他60饥饿61退步62消退63悲惨64传染65一旦66提防67特意68居然69血泊70陶行知71陶器72慈爱73舌头74抢夺75苍蝇76蚊子
77掌握78根据79结构80复习81复杂82抚摸83保持84入神85七嘴八舌
86成千上万
2、多音字组词。
担 dān(担心、担任)铺 pū(铺天盖地、铺床)散sǎn(散文、松散)
dàn(担子、重担) pù(当铺、床铺) sàn(散步、分散)
背 bēi(背带、背负)提 dī(提防) 泊 bó(停泊)倒dào(倒水)
bèi(背景、背心) tí(提前、提水) pō(湖泊) dǎo(倒下)
3、按要求写词。
①形容(骆驼)意志坚定的成语:沙漠之舟 自强不息 忍辱负重 始终如一 飞沙走石 志在千里 义无反顾 坚定不移
②形容台风发怒的词语:狂怒 狂暴 怒吼 暴跳如雷 疯狂
③与打仗有关的成语:坐观成败 按兵不动 操之过急 轻举妄动 兴风作浪 蠢蠢欲动 雷厉风行 闻风而动 (两国交战,第三方按兵不动,坐观成败想坐收渔翁之利)(足球比赛,对方发任意球,人家还没碰球,小明操之过急地跳起来,他这一下轻举妄动,干扰了守门员,球进了!)(刚太平了几天,那些小偷又蠢蠢欲动,在公交车上兴风作浪了,得知这个消息,公安人员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将他们一网打尽。)
④.写出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一瞬间 一刹那 一眨眼 转眼间 刹时
4、词语搭配。
(又大又厚)的脚掌 (茫茫的)沙漠 (波浪滔滔的)海面 (松散的)沙子
(奇怪的)大船 (雪白的)浪花 (遥远的)天边 (巨大的)身子 (美丽的)城市
(银色的)涟漪 (赞赏的)目光 (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低沉的)声音 (巨大的)卫星
(坚定的)话语 (可怕的)灾难 (斩钉截铁的)口气 (商量的)口吻 (嘲笑的)口气
(强劲有力的)身子 (茂密的)树林 (平静的)湖面 (生机勃勃的)森林 (贪婪凶残的)狼
(整洁的)衣服 (绿色的)蜻蜓 (谈笑风生的)人们 (活泼美丽的)鹿 ( 疯狂的)巨兽
(青烟袅袅的)枪口 (又细又长的)尾巴 (新鲜的)鱼 (不停地)眨眼 (狂怒地)嚷道 (狂暴地)跳起来 (紧紧地)跟踪 (大声地) 叫嚷 (无奈地)叹气 (默默地)想
救援沉船 输送物资 扑灭大火 参加会议 恢复平静 遵守规定 破坏森林
毁灭自己 寻找食物 保护动物 解除威胁 坚持原则 保持平衡 商量事情 展开想象 爱护公物 挤牛奶 挑粮食 拌凉菜 撒种子
5、近义词。
快速(迅速) 立即(随即)发觉(发现) 救助(救援) 敬佩(佩服) 消灭(消除) 究竟(到底) 本领(本事) 遇险(遇难)运送(输送) 启示(启发) 模仿(仿照)
凶残(凶猛) 温顺(温和)宁静(安宁) 消退(消失) 降临(来临) 居然(竟然) 解除(消除) 中途(半途) 意想不到(始料不及)
二、复习词语造句。
五六单元书后还要我们能用“究竟”、“渐渐”、“谈笑风生”、“允许”造句。
1、先弄清词语的意思
2、找出词语在文章中应用的句子
3、模仿造句
究竟……①我究竟做错什么了,妈妈总要说我。
②那里发生什么事了,我去看个究竟。
渐渐……①夏天到了,天气渐渐地热起来了。
②下课铃一响,操场上活动的同学渐渐地少了。
谈笑风生……①夏天的夜晚,人们在树底下一边乘凉,一边谈笑风生。
②谈笑风生的人们用行动证明他们对制服台风已经胸有成竹了。
允许……①老师允许我们下课去跳绳。
②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能走进我的房间。
三、练习加标点。
1、复习标点符号的用法
2、出示句子:
①哥哥不以为然 大声争辩道 你这话不对 大雁就该煮了吃 烤了吃 烟熏火燎的 能有什么好味道
②弟弟很不服气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皮香肉嫩的 味道多美呀 为什么大雁就不行了呢
③、阳光下 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尾巴一撅一厥的
④、苍蝇 蚊子 水里的孑孓 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⑤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我轻轻地问
⑥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⑦你爸爸呢 我说 他怎么不在家
⑧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 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女孩眼里闪动着泪花
四、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回顾课文内容:
①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遇到松散的沙子,不会陷进去。骆驼的睫毛有两层,闭上眼睛,风沙不会钻进眼睛里。骆驼背上的两个肉疙瘩,又叫驼峰,里面贮存养料,没东西吃时,它可以提供养料。旅行后,小骆驼不但不觉得难看、委屈,而且感到自豪。所以人们称骆驼是“沙漠之舟”。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
②、《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形态、种类、用途,以及在海上降落、由海上起飞的情景。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水上飞机的兄弟很多,本领也很大,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参加战斗;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质;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的大火……
③人造卫星地本领很大,它们有的可以跟踪台风,有的可以预报天气,还有的可以传输信号……
④“你必须把鱼放掉!”这句话是爸爸对汤姆说的,句中的“你”是汤姆。必须把鱼放掉的原因是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爸爸”是个正直无私、心怀坦荡的人。
⑤《狼和鹿》的故事发生在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贪婪凶残的狼居然是森林的“功臣”,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活泼美丽的鹿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这是由于鹿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
⑥蜻蜓的尾巴有掌握飞行方向、保持平衡的作用,眼睛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蜻蜓以苍蝇、蚊子等为食,它是益虫,我知道的益虫还有蜜蜂、七星瓢虫等。
五、复习作业
1、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记忆词语。
2、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经过努力,王丽做作业马虎的现象比以前进步了。
(2)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3)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4)乌云和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3、关联词练习。
1、说说你所知道的关联词。
2、出示句子:
(1)( )我认真听讲,( )我的成绩进步了。
(2)隔壁老奶奶( )给我弄吃的,( )教我读书。
(3)( )不注意用眼卫生,我们的眼睛( )会近视。
(4)( )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一点儿也不骄傲。
3、说说应该填上什么关联词。
4、复习课文,完成填空:
①、小骆驼感到很自豪,因为它知道自己的脚掌 ,知道自己的两层睫毛 ,知道自己的驼峰能 。它还明白了 的道理。
②、骆驼被人们称为“ ”。沙漠的环境是恶劣的,可以用 、 、 等词语来形容。假如有一天,你走进沙漠,遇到困难,你会用 、 等词语或“ ”等诗句或名言来鼓励自己,克服困难,走出沙漠。
③、水上飞机有许多兄弟,有的可以 ;有的可以 ;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 。
④、台风暴跳如雷,像 ,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这是一个 的句子,是用 比作 。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用处很大,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保护自然,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2、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复习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的段式训练进行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用处很大,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保护自然,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2、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复习过程】
一、巩固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保护环境, 。 ,空气清新。绿了大地, 。 ,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 。 治山治水不栽树, 。植树造林镇风沙, 。
我来设计环保广告语:
2、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龙节,流行于汉、壮、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民族地区。孩子们戴香囊,吃粽子,人们要打扫房子,灭除毒虫。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节日也很多,我还知道( )这些节日。
3、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功臣”的意思是有功劳的人。“祸首”的意思是引起祸害的主要人物。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狼维护了生态平衡。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读了这些数字,我觉得,自然环境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原则,不能人为地加以破坏,要保护生态平衡。
二、文章段式训练
★、“( )有没有人看见,我们( )应该遵守规定。” 从爸爸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他只好慢吞吞地从的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1、在第一小节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从“慢吞吞”这个词,可以看出汤姆___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可是那晚的情景却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
a、那晚的情景是指 ,那晚的情景之所以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是因为 。
b、“爸爸坚定的话语”是指 。爸爸的话语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一直回响”、“ 一直铭刻”表明了汤姆对此终生难忘,表明了爸爸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言行使汤姆深受教育。
★小东西 台风狂怒地嚷着 你可知道我的厉害 鱼儿见我钻入深水 船儿见我避进港湾 树儿见我把腰弯 嘿嘿
1、给这段话补全标点符号。
2、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遇到台风的情况,从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它们都非常害怕台风。
3、还有哪些东西也非常害怕台风,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树儿见我把腰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我是威力无比的台风。
我是美丽的春姑娘,花儿见我羞红了脸蛋,小草见我钻出了脑袋,柳枝见我换上了绿衣,燕子见我飞回了北方。)
★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陶行知用商量的 说 把它放了 好不好 说着 把蜻蜓还给翠贞 翠贞看看小伙伴们 孩子们 说 放了它 放了它 让它回家去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蜻蜓展开翅膀向空飞去
a、根据课文内容在“ ”填上词语。并给短文加上标点。
b、文中陶行知的话应用 的语气读,孩子们的话应该用 的一起读。
c、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和 两层意思,这样写出大家 美好心灵。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 小树 嫩枝 树皮 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 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a、文中哪句话具体写出森林成了“鹿的王国”,用“~~”划出来。
b、给第四句话加上标点。
c、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
d、“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更大的灾难”是指 。
这句话中把 比作
★ 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
1、“功臣”的意思是 。这里是指 ,这是因为:
2、“祸首”的意思是 。这是因为:
3、这段话发=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对此,请你设计一条环保公益广告: 。
|
__________三语____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3.5.7 |
地点 |
三办 |
主持人 |
陈丹君 |
参加
人员 |
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岳晓春老师交流《海底世界》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二、各位老师评议。
三、鼓励岳老师进行再设计施教磨课。 |
__________三语____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3.5.14 |
地点 |
三办 |
主持人 |
陈丹君 |
参加
人员 |
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单银娥老师交流《恐龙》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二、各位老师评议。
三、鼓励单老师进行再设计施教磨课。 |
__________三语____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3. 5.21 |
地点 |
三办 |
主持人 |
陈丹君 |
参加
人员 |
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今天和大家一块研讨交流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由三篇讲读课文:《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习作八和练习八组成。三篇讲读课文都是通过故事分别告诉了人们一定的道理。习作八是看图编写童话故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练习八则是结合本单元的讲读课文,利用童话寓言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练习口头与书面表达,八个成语和一首诗歌也都取自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一定的道理。想想做做则通过动手又动脑的综合性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二、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字,熟练书写其中的所有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积累优美的句子和段落,逐步养成积累词句的好习惯。3、了解寓言这个文学体裁,通过课文掌握语言的基本特点,能感悟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4、能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三、教学重难点:1、能感悟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变化。3、让学生初步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会正确写作简单的童话故事。突破措施:在诵读中领悟,在练习中积累。教学方法:在评价中激励,在合作中学习。四、教学提示《寓言两则》分别通过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不急于求成和双方争利两败俱伤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将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既然是寓言,那对于寓言二字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寓言二字的含义首先要讲清楚: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将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探讨两则寓言:用什么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总结答案。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拓展提升完成课后第四题,并让学生自主练说: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你想对鹬和蚌说些什么?如果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争论的故事》教学之初,可采用预习设问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谁和谁争论?争论什么?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篇课文在写兄弟俩的争论时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形式,重点指导学生的语气,如:读出“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的语气,还可以鼓励学生配合自己的一些动作。课文的最后应该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体会,以补充省略号中的内容。《剪枝的学问》是通过写桃树的剪枝让人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由于我们的学生身在农村,对于植物的一些知识能够做到亲眼所见,我们就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亲身去桃树园参观,通过亲身观察桃树的剪枝前的少和剪枝后的多的对比,加深对这个道理的理解。在教学最后,我们还可以做一个拓展深化:列举一些事件,让同学们说一说其中的道理,或列举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如:兵不在多,而在精。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习作八》要求学生仿照例文写一个童话故事,写作之初,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例文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如:童话就是把动物植物物品当做人,童话要大胆想象编有趣的故事~~在学生了解了童话写作要素的基础上,就应该着手开始打草稿了,我觉得在写作中,人称可能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那我将采用先看图说话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把故事搬上讲台,自演自导,把自己就想成那个小动物,有可能的话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动物的造型和帽子,使表演更生动,学生可能在不自觉中就能把人称转化的比较自如,从而帮助学生在真正写作时能理清人称这个难点。《练习八》中的处处留心应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办才能让庙里的水缸总是满满 的?从而自己揭示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八个成语都取自古代寓言我觉得用故事和图画的形式更能使学生理解从而更牢固的记忆。最后的想想做做是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综合性练习,老师可以从选取主题、收集材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命题制作,最后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手抄报。 |
__________三语____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13.6.11 |
地点 |
三办 |
主持人 |
陈丹君 |
参加
人员 |
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 ||||
活
动
记
录 |
一、讨论复习计划
二、分工制定复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