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家乡孩子的信》的评课
刘云洁:重点难点把握恰当,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营造的氛围浓厚,情感铺垫到位。尤其是注重对文本的有效拓展,能大胆取舍教学内容。
汤夏芸: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品读课文首先从学生最受感动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其次,利用强烈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时,她适时地引用了一段颁奖词。“普通”与“生命的厚重”,“文学史册中的璀璨光辉”鲜明对比,强烈震撼着学生,一位谦逊老人的形象深深的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陈丹君: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书信,信中的语言是带有情感的,是带有温度的。单老师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想象体会,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份浓浓爱意。重点抓住“终于”和“千金重”两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很吃力,由于爱孩子,还是提起了笔,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对巴金产生了爱,产生了感情,才会自觉地去聆听这位老人的教导。
另外课堂上单老师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如充满感情的过渡语,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巴金的语录摘选,都尽量营造一个浓浓的情感场,让学生在情感的磁场中不自觉地被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很多心中的感受便在这情感场中蔓延开来。
朱华凤:教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能根据文本特色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精神;也能适时补充相应的课外资料,以利于对文本的理解。教师更注重学生想象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利用空白处训练学生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