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与生命同行”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013年9月——2014年1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组织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通过学校篇、家庭篇和社会篇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具有身心健康的、富有高昂斗志的、勇于开拓创新的、承担光荣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目标:
1.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
3.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常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难点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有爱心,能互相帮助,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快乐的小天使。
四、教学注意事项及突破措施:
1.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知道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要求,比如自然篇。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先让学生欣赏自然界美景,继而喜欢上大自然;而后再让学生了解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吗,最后才能让学生懂得去关爱生命、体验生命之可贵,去爱护保护大自然。
2.在内容安排上坚持提炼统整原则。知道生命教育是将散落在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比如自然、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属于生命教育显性课程,语文、音乐、美术属于生命教育隐性课程,同时,还包含一系列专题教育,比如健康教育、预防疾病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因此,在开展生命教育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3.在学科教学中坚持挖点渗透原则。注重发挥显性学科的优势,按纲要要求和目标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进行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还应注重发挥隐性学科所蕴涵的生命教育内容。比如语文有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生动感人材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三维目标落实,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通过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提高思想认识,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通过情感熏陶,陶冶心灵,提升审美情趣。
五、具体课程安排:
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周2课时。
六、具体活动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调整本学期开发的校本课程科目。
2、学习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纲要,安排好三大模块生命教育教育内容。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调整本学期开发的校本课程科目。
2、学习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纲要,安排好三大模块生命教育教育内容。
3、各任课教师制定本学科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十月份:
1、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观看和美教育优秀教学视频。
十一月份:
1、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全体校本课程老师观摩五年级莫老师的《感恩父母》公开课,进行评课。
2、检查教案和课程常规实施情况。
1、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全体校本课程老师观摩五年级莫老师的《感恩父母》公开课,进行评课。
2、检查教案和课程常规实施情况。
十二月份
1、 征集优秀校本课程教学课例。
1、 征集优秀校本课程教学课例。
2、学生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
一月份
1、整理各种档案资料。
1、整理各种档案资料。
2、总结本学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