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读后感 陈芳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4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燕
 

《哈佛家训》读后感 陈芳

我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也许只能够学会欣赏,而不会缔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去弥补自己的短处,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是我从《哈佛家训》中体味最深的一处。

《让兔子奔跑》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一生差不多只能做好一两件事,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具有做好一百件事的本领。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从一个人身上发现他能“做好一件事”的特长,然后激发这种特长,强化这种特长,如此,他便可以安身立命了。如胡一舟,先天愚型,连自理能力都有问题,但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指挥天才,于是给他舞台,给他施展的天地,成了天才指挥家舟舟。然而,我们的现实,我们的教育大量存在着“强制小兔子去学游泳,而不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的现象,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天性,至今没有一个诺贝尔获得者,这是令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一生都在模仿。最早创立了汽车的卡尔本茨,他和戴姆勒一起掀开了汽车时代的序幕,于是人们开始模仿,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日本的丰田公司、德国的大众公司。或许卡尔本茨并未创造最美好的,但是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样品,整个宏伟的汽车帝国也许根本不会存在。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创造,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而不是嗤之以鼻。

我们总是向往与自己生活相反的生活,这就是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人们的欲望是无法用钢筋,也无法用葱荣树木所填满的。《哈佛家训》中有一个富人家的儿子去了穷人家,反而觉得穷人家的农场有着别墅无法比拟的美好。这也许只是一个孩子天真单纯的想法,但现实的许多老板也正是向往着这样的田园生活,不是吗?

我只是一位读者,捧着泛着金色的《哈佛家训》,我知道,我们无法拒绝平庸,但是我们依旧能在茫茫人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我们接受平庸,但我们不是庸人,只有先让孩子们向兴趣发展,向个性发展,有了生存的本领他们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