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心得 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处理教材
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悄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教材处理的核心。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由温故到知新的启动点。此外,教材处理的关键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终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是指知识的“块”,即具有横向联系或互逆关系,这样,便于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避免了前学后空,前记后忘,便于教师讲授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
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最佳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1)新课导人。要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精力听,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课堂提问及练习。应具有典型性,注意反馈及知识的消化。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充足素材,掌握好分寸,确定好“跳一跳摘果子的高度”,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主动思维的状态,不断获得成功感及愉悦感。
(3)板书设计。其目的是加强讲授效果,节省讲授时间,突出浓缩讲、启迪思、引导练的特点。必要时可按黑板的比例划分适当区域,板书要简洁明了。
(4)课堂小结。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突出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
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抓住关键。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习。增强实验课、实习课的学习能力,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适当运用教具,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刊物中吸取与教学有关的精华,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
(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出现的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
(3)经常向本学科及其他学科教师请教,探讨有关问题,以便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4)勤写。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5)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