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
武进区芙蓉中心小学 刘亚华
教学目的:
1、重点学习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经过,感悟富兰克林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整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能通过重点语段的朗读品味深刻体验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日期:2006年11月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
乌云密布 难以置信 无稽之谈 欣喜若狂 安然无恙
(1)认读词语,把对词语的理解在读中表达出来。
(2)相机用“不足为奇”、“难以置信”造句。
(3)“怒发冲冠”在本课中是指什么?
2、“天火”就是——雷暴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中国人把它称为——”。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破折号后内容引导学生说)
现在,我们跨越时空,跟随富兰克林一起去解开“天火之谜”。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大段,思考:富兰克林是怎样解开“天火之谜”的?
(二)学习第三节
1、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做这个“风筝实验”?
2、富兰克林是凭空推测吗?他有什么依据?
出示句段:
“怒发冲冠”原意指什么?在这里指什么?这是——!
从这一句我们能够体会到当时富兰克林什么样的心情?(惊奇、惊喜)
指导朗读:麻绳带电表明离富兰克林的猜测更近了,热爱科学的他怎么不惊喜呢?
指名读,齐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