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师生发展
——学校主动发展项目设计
武进区芙蓉小学项目设计组
一、前言
构建高效课堂是方法、手段,促进师生发展是目的、目标,高效课堂是相对无效、低效、有效而提出的,师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构造高效课堂就是革新并优化课堂结构、模式,促进师生发展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自觉地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享受教育生活的成功和幸福;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乐学、善学,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学校文化和个性特色在以上基础上的积淀和形成。
二、背景
温家宝总理在
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强调要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教学矛盾突出地表现为: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而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减负政策,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不能降。唯一的选择,就是从向时间要质量向要效率要质量。高效,即以较少的时间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成效。
构建高效课堂,这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执行减负政策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向时间要质量,转变为向效率要质量。)因此,我们提出并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师生发展”这一项目。
三、目的
以课堂为核心场所,在具体、鲜活的教学情景下,围绕“课堂教学设计方法”、“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法”三个方面促使教师领会和掌握“‘如何教’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帮助教师学会撰写教学案例,会用教学案例,多用教学案例,重新构建自己的课堂结构和模式,变革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形成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发展
四、依据和创意
教师专业不可替代的基点是“‘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而这一基点必须在课堂实践中实现。综观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成长的案例和规律,无一例外于这条途径。所以,课堂是我们活动的核心场所。
教学问题来自课堂,如何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课堂诊断是有效途径,“课堂观察”则是课堂诊断的基本技术,更是一种促进教师深刻反思的有效方法。让教师主动应用“课堂观察”技术,以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省视自己的教学,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倡开放课堂,互助合作,课前说课,相互听课,课后评课。
根据现代教育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也应遵循从一般原理规则的知识,到特殊案例的知识,再到运用原理规则于特定案例的策略知识。“教学研究课+案例教学+实践反思+教育行动”的模式,这是造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纽带和中介的地位。提倡同课异构,开出研究课,比较研究,撰写案例,反思行动,积累案例。
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主体可以是领导、同行、学生,评价可以兼顾过程和结果、基础性和发展性。
五、内容
“读一本书”。学校要求全体老师在暑假里共读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允许每位老师自选自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并把书名提供给学校,学校统一购置书籍,编制目录和统计流动情况,便于在全校老师中流动传读,开展暑期读书征文比赛。
“我眼中的问题”。教师反思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并邀请学科组内同行和学校分管教学、教研工作的领导干部一起分析自己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填写“教师课堂教学诊断书”,全面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状态并提出自己最需改进的一个问题。
“专家眼中的问题”。青年教师开常态研究课,学校邀请校内外资深教师听课,会诊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确立本学年参与活动的每位教师最需改进的一个问题。
“我的行动”。教师每两周邀请教研组长听课一次,参与活动的相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一次,及时进行“说课—评课”活动,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
“我的课堂故事”。定期举行教学研究课活动,参加活动老师同课异构,在比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一节课写成教学案例,并请学生对案例给予评价,发布在学校校园网上,学校将组织全校教师给予评价。活动结束后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作为学校校本培训的教材收藏于学校图书馆并给予优秀案例撰写者一定的物质奖励。
“我改进后的课堂”。活动结束阶段,学校将邀请校内外资深教师听课,征求教研组长、学科组内教师意见,给与参与活动的每位教师真实、公正、客观的评价,请改进效果好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示课并作为优先推荐参加各类优秀教师评选的依据之一。
六、实施过程
(一)组织实施机构:
1、成立项目实施的研究与实践领导小组
组 长:高志舜
副组长:刘亚华 胡波
组 员:姚丽娟 陆榕 张燕 董晓平 陆云芳
2、成立项目实施研究与实践小组。成员为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各科任老师。
3、成立项目实施研究与实践专家指导小组。其成员为我校外聘市、区有关领导与专家。
(二)计划实施步骤:
1、方案构建阶段(2009年6月—8月)
①进一步组织学习《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常州市武进区减负规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制订方案。
②组织学习并贯彻我校“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师生发展”的项目设计,在此基础上制订实施方案。
2、学习宣传阶段(2009年9月)
①总结
②组织教师学习与高效课堂相关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法”,进行心得交流。
3、落实方案阶段(09年10月—2011年5月)
①课堂诊断,每位老师每学期提出自己最需要改进的一个问题。
②两个学年,分别通过系列的教材解读与处理、教学设计与说课、课堂听课与评课、与学生交谈、主题沙龙等活动,落实该项目的实施方案。
4、活动总结阶段(2011年5月)
①学生成果汇总、展示、汇编、奖励。
②教师成果汇总、展示、汇编、奖励。
③学校实施“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师生发展”方案活动总结。
七、预期成效
1、学生乐学、善学,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行为、方式改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3、积累教育教学案例、涌现一批优秀教师或群体,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