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线下课
——数学组课堂展示
9月13日和9月14日,芙蓉小学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线下活动——课堂展示学习成果。
9月13日数学组的马桂玉老师作为中低年级教师代表,为一至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展示了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课《简单的周期》。
课前,马桂玉老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学法,紧扣教学大纲,厘清教学重难点,制作了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整节课目标明确,层次清晰。马老师用生活中情境作为课堂导入,由易入难,由简到繁。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在方法对比中实现方法优化。在授课的过程中,马老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精美课件为载体,图、文、像三位一体,为学生创设了大量富有情趣的学习情景,让教学活动也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9月14日数学组的黄东平老师作为高年级教师代表,为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展示了苏教版五年级数学课《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节课讲得很成功,使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黄老师能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有序有效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注意到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以旧唤新,做好铺垫。黄老师让学生回忆学习了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为后面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出示七巧板,使学生加深对组合图形的理解,密切联系了数学知识和现实的联系。二、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黄老师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用多种放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画一画,体会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的参加学习交流,通过比较优化,使学生得到解题的方法。三、教态亲切自然,师生关系融洽。整堂课黄老师耐心地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和谐、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四、课件制作,方法清晰。一张张动态的课件,让学生感知了分割与添补的过程,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更易掌握。
经过为期一个暑假有组织有计划的网络学习,教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并能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运用,将一个课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此次展示活动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使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便能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