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劳动实践与反思 ——以“豆趣无穷”劳动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4-12-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慧

一、项目背景与设计理念

1.项目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豆子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然而,许多学生对豆子的了解仅限于食用层面,对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文化意义及劳动价值知之甚少甚至有学生讨厌豆制食品,造成浪费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在二年级语文《千人糕》一课中,有学生提到了豆腐也是由很多很多人的努力才得来的,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想来豆制品的研究也极具教育意义。因此,我们设计了“豆趣无穷”劳动微课程,围绕豆类常识、种植、烹饪,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与劳动中,全面了解豆子,感受劳动的乐趣。

2.设计理念

豆趣无穷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遵循“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设计理念,实现育人目标

1跨学科整合

教育是为了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以劳动课程为主,将综合实践美术语文和数学多学科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活动在各类活动中,如制作豆子工艺画、豆子诗文朗读、测量豆豆生长变化等多元劳动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劳动,还能深入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2实践导向

动手实践是形成劳动素养的关键途径。“豆趣无穷”项目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设计种植豆子、制作豆浆、剥豆子等生活劳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奥秘。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项目式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作配合,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意见,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多元展示

成果展示是评价学生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展示、班级评选、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这些展示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分享和交流学习成果,学生还能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二、项目目标内容

1.项目目标

“豆趣无穷”是一门以探究大豆的价值和文化、体验豆类种植及烹饪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式劳动实践课程,旨在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发展劳动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基于小学劳动课程标准,研究确定了这门课程的基本目标。

(1)发展豆类种植、加工方面的劳动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豆类在种植、生长、加工等方面农业劳动技能;

(2)树立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观念

通过参与翻地、除草等农业种植活动,树立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观念和意识;

(3)养成主动参与的劳动习惯

通过团队劳动,指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承担分内的责任,懂得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4)形成勤俭节约的劳动精神

通过了解我国豆的种植历史及相关的人文知识,体验豆制品的制作过程,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项目活动内容

项目围绕“认识篇”“种植篇”“食育篇”“趣玩篇”四个主题展开实施,分别以“对于各类豆,你了解多少?”、“豆是怎么来的?”、“如何制作豆制品?”“豆除了吃还能做什么?”四大核心问题为驱动展开项目式活动。

“豆趣无穷”主题劳动活动项目

主题

内容

主题

内容

1.

豆的分类

2.

发豆芽

营养价值与禁忌

豆豆种植

与豆相关人文故事、古诗词

摘豆、剥豆

了解豆制品

打豆

3.

炒豆芽

4.

夹豆子比赛

榨豆浆

豆子画

做豆腐

科学小实验:会跳舞的豆子

阳光食谱

豆趣无穷(设计游戏)

1:“豆趣无穷”主题劳动活动项目

三、项目组织与实施

1. 资源建设

为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我们积极开展与项目课程相关的资源建设。

1)开辟种植基地

在二年级各班的绿植角开辟小小的种植“基地”,学生将感兴趣的豆类种进小盆栽,既能及时观察植物生长又美化了教室环境。另外,在学校围墙边整理出一块豆豆种植区域,以小组为单位,划分种植区域,种植不同种类的都,以便开展对比观察。

2)整理并形成豆类知识库

前期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广泛收集关于豆的分类、豆营养、豆类种植等信息。我们收集比较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譬如《豆豆的世界》、《神奇的豆类变奏曲》等绘本故事;也搜集了《大豆生长纪实》、《豆制品加工技术演示》等影音资料,形成涵盖文学类、自然类、图鉴类等豆类资源库,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方便了学生查阅资料。

3)合理整合师资

组织二年级的劳动备课组进行分工合作。每位老师依据其专业特长和兴趣领域,负责设计和完善主题的教学资料和活动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活动设计生动有趣,共同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4)发展家、社劳动资源

发展与家庭、社区的劳动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在家中参与豆类种植、加工等劳动实践,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喜悦。同时,组织学生前往佳农探趣农场,亲身体验磨豆、做豆腐的劳动过程。

2. 项目实施

1)实施路径

《劳动课标》明确指出,劳动课程要以劳动项目为载体,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项目式学习倡导“任务导向”“做中学”,将学习任务项目化,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与《劳动课标》的实施要求高度一致。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问题导向-探究学习-实践操作-成果展示”的劳动项目式学习“四部曲”路径(图1)

图片1.png 

1:“豆趣无穷”劳动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

(2)“发豆芽”为例的项目式劳动体验

在项目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发豆芽的相关活动,下面就以“发豆芽”课程为例,具体阐述项目式学习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图片2.png 

2:项目式学习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发豆芽”项目中,学生在入项活动“豆芽知多少”中思维发散,迅速联想到:“自己制作的豆芽会更健康、更有营养,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发豆芽呢?”学生提出的问题简洁而富有逻辑,由此引出核心驱动问题。围绕“如何发豆芽”这一核心问题,项目式学习得以展开,它紧密关联学生的当前学习与感受,将真实的劳动体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了日常生活的点滴作为灵感源泉,有了真实可感的劳动场景作为实践基础,劳动教育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了“实践的起点”。

学生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自发地、积极地投入劳动实践中,通过看书、视频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一解决“材料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关键问题。过程中学习目标愈发清晰,团队协作也日益默契,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也在不断提升,动手过程中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得以提升;劳动观念更是得到刷新,即动手劳动不仅让自己丰衣足食,还让饮食更健康;不服输、不放弃,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能让学生走得更远、更好。

四、项目效果与反思

1.项目实施效果

开展以“豆趣无穷”为主题的劳动项目式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如耐心、细心和责任感;提升了劳动能力,掌握了发豆芽豆类种植、榨豆浆等实用技能;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精神,他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肯放弃,展现了积极向上的劳动风貌。

总之,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着可行性与参考价值,项目式学习使劳动更持续、多元、高效地发挥着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2.反思与展望

虽然“豆趣无穷”劳动项目式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对学生参与度的引导和激励;同时,加强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