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在芙蓉小学举行
为进一步推进“经·开”课改,推动区内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10月24日下午,经开区小学语文“建构性知识教学”研究活动在芙蓉小学举行。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金东旭副主任、经开区各校语文学科责任人及部分骨干语文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由芙蓉小学和新安小学带来两堂研讨课例。芙蓉小学潘忱俪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缩写故事》。潘老师基于五年级学生概括与思辨能力的学情,以征集七色广播稿真实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前置评价标准,明确缩写要求。教学中,潘老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练习中发现缩写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感悟、再应用等一系列任务驱动,注重学生语用实践,鼓励学生质疑交流,并当堂反馈学习成果,展现了建构性知识教学的实践效果。
新安小学李烨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是四年级第四单元唯一一篇古希腊神话。李烨老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淡化教师分析,注重课堂生成”的教学理念出发,通过制作故事情节发展图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文化传承,引导学生习得想象、体验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李老师结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坚持以情境任务为主导、讲好故事为核心,把情境任务贯穿到读、讲当中去,唱响“为学而教”课改主旋律。
随后,横山桥中心小学任晓星老师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文本的多元价值与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作了精彩的讲座。任老师基于教材,探寻神话文本中的多元价值,包括文学意蕴,承载的民族魂魄以及教育效能,指出了神话教学的策略和实施路径,为教师提供了神话教学的范本和思路。
最后,两位执教老师分享了自己备课的心路历程,解读了教学设计和意图。听课老师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了评课。金主任围绕研讨主题,结合具体课例进行指导,指出教师要关注文本独特价值的挖掘与转化。教师要了解文本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文本的独特性,考虑学生的具体学情,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与组织,以任务驱动来组织课堂,让孩子在语用实践活动中逐步去习得方法。
教无涯,研不止。本次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为经开小语人带来了教学的启迪,引领大家不断探索、创新,真正构建“教”“学”共长的“经·开”好课。
(芙蓉小学供稿 撰稿:单银娥 摄影:高添怡、戴丽琼 一审:潘忱俪 二审:冯凯 三审: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