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组活动记录
主 题 | 美育视角下农村小学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 ||
内 容 | 理论学习 | 主讲人 | 陆燕玲 |
时 间 | 2024.9.18 | 地 点 | 音乐室1 |
参 加 人 员 | 王芳 陆燕玲 王芬 | ||
活 动 过 程 | 一、理论学习。 二、谈感受。 三、陆燕玲:实践证明,不论课标写得多好、教材编得多好,都无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只有通过教师这个转化剂或中介,新课标理念和教学内容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和能量。因此,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确保新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这是因为:第一,教师虽然认同课程理念,但是对如何落实理念有很多困惑;第二,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第三,教师对学情的认识模糊,分析泛化;第四,教师对如何设计有效教学目标还掌握得不好;第五,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教学逻辑强加于学生;第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也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学会的。还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一,教了就等于学了吗?其二,评价理念与意识——教如何没有引起学的发生,其价值何在?其三,评价目标与内容——教师如何通过“教”确保“学”发生?其四,评价结果的使用——评价后,如何使用评价结果?可以看到,在实际教学中评价是无处不在的。所谓“教学评一体化”,不纯粹是对学生的“评”,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评”。因此,教师需要建构评价意识、评价手段、评价能力,这样才能把评价落实在教学中。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评”并不只是指期末考试、毕业考试,而是关于教学的评价。考试只是对于学生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不足的。如果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给予及时的解决,最后等测评或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学生“没有学会”,就来不及补救了。因此,“评”应该发生在日常教学中。 朱蓉:“评” 是为了更好地教与学,一个单元不是学习的结束,前面不评价,后面的单元教学无法更好地开展。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促学功能,发挥评价对教学所形成的积极、正面的点拨作用,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以此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王芬:具体的方法有: 运用大单元教学评设计模型,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步骤: 分析:包括课标把握与分解,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大单元目标叙写(核心素养分析)。 设计:包括大单元设计理念,教学结构图或大单元概念网络图、分课型课时规划表。 开发:包括大单元主题下的不同版本教材开发与利用、教学流程的梳理、大单元活动的开发、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 实施:指在大单元设计的统摄下的分课时实施。 评价:对课堂目标、学业要求或评估证据、学生行为、课后作品以及大单元测试为线索进行评价。 五、王芳:我们对于大单元这个概念较为陌生,平时会注重理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