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24-03-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铭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校级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乡村小学美育视角下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课题主持人             徐铭、许云海                              

申报日期          2024.2                 

拟结题时间:           2025.3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O二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请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除可以附页的内容外,请勿随意更改表格形式,尤其注意表格实际打印时不可破页。

 

3.《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2份,左侧装订成册。

 

4.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1)

徐铭

 

出生

年月

19993


学历

本科

 


专业技术

职称

中小学二级


 

(2)

许云海

 

出生

年月

19883


学历

本科

 

体育学科组长

专业技术

职称

中小学二级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胡波

副校长

中小学一级

教学、管理

指导课题研究

黄平东

课程中心助理

中小学一级

教学、管理

文献资料梳理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美育:美育,即美感或审美教育,培养对美的认知、喜好与创造力。它通过感知、理解、创作美,陶冶性情、提升修养、激发创新能力。在教育中,美育不可或缺,提升人们对美的感知与创造。本课题关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美育实践,通过师生互动与其他学科结合,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培养美的感受、鉴赏、表现与创造力,推动其全面自由发展。

学科融合:学科融合指基于学科差异进行优化组合,打破界限,注重渗透与交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基础上,结合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科学、综合实践、音乐、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等学科特点,整合审美教育内容,加强审美渗透,推动体育综合教育实施。

美育视角下农村体育学科融合教学:在美育视角下,以农村小学为样本结合新课标,探究体育学科美育价值。通过挖掘其他学科美育因素,开展体育融合教学及实践活动研究,使美育在体育课堂“落地生根”。旨在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 研究现状  

1)关于美育的研究现状

我国美育事业的奠基人蔡元培,他融合了东西方美学思想,明确提出美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为我国美育事业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王国维则从美育的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美育的独立性,并对美育的目的、内涵及任务进行了详尽阐述,为我国美育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体育教育领域,美育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有计划地实施审美教育,开展美育实践和体验活动,传授美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观念,提升他们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关于美育视角下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现状

随着新课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美育与体育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并积极探索两者之间的融合点,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教育体验。在当前的研究中,美育与体育学科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在教学理念上,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美育与体育都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因此,将美育与体育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和人文素养,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上,美育与体育学科的融合主要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来实现。

2.研究价值

1师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美育与体育学科融合教学,对师生发展有积极影响。体育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与美育结合提供全面学习体验。美育熏陶下,体育不仅锻炼技能,还培养审美观念、创新能力和情感表达。体育与美育融合使学生感受、创造美,激发运动热情。对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提升审美能力、创新精神,更新教育观念。这种教学方式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2)传承乡村文化特色: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进行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旨在引学生在在特定的体育学科环境中通过其他学科提升对美的感知、理解、欣赏和创造能力。通过与乡村文化特色相结合,深入挖掘乡村地区的文化特色,将传统民间体育、乡土艺术等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中。这既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又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挖掘并梳理各学科美育资源,通过与体育学科相结合,形成不同学段,学年的培养目标。

2. 通过美育视角下农村小学体育单学科、跨学科融合教学与实践活动研究,形成与各学科融合的具体策略。

 

 

 

 

 

(四)研究内容

1. 乡村小学美育视角下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困境与进路

乡村小学美育视角下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困境。根据已有经验,首先,乡村小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专业的美育与体育师资力量,导致融合教学的实施难度较大。其次,乡村小学学生对美育与体育的认识程度有限,对融合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接受度不高,需要更多的引导与启发。此外,乡村小学的教学环境与设施条件有限,难以满足融合教学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困境,分析进路。

2.关于乡村小学美育视角下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通过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综合实践等单学科学科目标与内容的学习、研讨、交流,整合美育资源和学科融合内容,结合体育日常教学形成不同年段学科内容,形成体育与各学科融合的具体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文献层面,检索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整理汇总与“体育和美育”“美育”相关的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政策层面,在线查找并研读与学校体育和美育相关的政策文件,为研究提供政策参考。

2.逻辑分析法:根据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政策意见,从学校教育多元主体角度分析体育与美育融合的现实困境,指出融合不足之处。结合乡村背景,提出体育与美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3.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课题实施前后学生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4.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形成体育学科融合的具体策略。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四个阶段展开。

⑴准备阶段(2024.22024.3课题负责人阅读相关文献,完成课题设计;撰写课题具体实施计划。全体成员进行理论研究。

⑵研究展开阶段(2024.32025.1按计划进行研究,定期组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课堂教学交流等活动。

⑷总结阶段(2025.12025.3整理研究过程资料,梳理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对学生素质和人格有积极影响。教师应掌握渗透美育的教学方法,发挥美育效果,采用先进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美育素质提升。本研究以农村小学为样本,通过美育视角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及实践活动,挖掘各科美育价值,整合美育内容与体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挖掘体育学科中的美育素材

体育不只是身体动作,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体育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学会某项运动,就必须带领学生感受其内蕴的文化之美。

(2)用融合教学方法提升美育

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知识和学科的融合,建构知识网络。通过美育视角下的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梳理以美育为主题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体育跨学科及学科融合实践活动的功效和优点,丰富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乡村小学美育视角下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调查报告

2024.9

许云海

《乡村小学美育视角下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研究

论文

2024.10

徐铭

《乡村小学体育融合教学的

美育价值研究

论文

2024.11

徐铭









最终成果(限3项)

《乡村小学美育视角下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结题报告

2025.2

徐铭

《乡村小学美育视角下体育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案例集

2025.2

许云海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研究力量:课题组两位主持人均在区体育教学基本功评优课中获奖成员中大部分为区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研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课题组其他核心成员在教育教学方面颇有研究,多年来致力于课程与学科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每一位成员在本校都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历。

2.已有基础:

课题为依托市级备案课题的子课题,前期课题组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工作,通过访谈调研,学校管理团队和一线教师一致认为,乡村小学美育视角下体育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对提升新课标体育课程实施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3.保障条件:首先,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能上中国知网,便于搜集文献资料。研究过程方面,主持人及核心成员均在一线教学,有丰富教学经验。研究时间方面,课题立项后将制定详细计划和时间表,保证成员研究时间。制度方面,学校按学期考核课题组,并对完成研究任务有成效的课题组及个人进行奖励,确保研究顺利完成。

 

 

 

三、学校审核意见

单位完全了解常州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有关“十四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