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幼衔接阶段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幼小衔接是小学教育的起步阶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内容的基础。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乡村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相较于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内容,小学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教育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根深蒂固,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学生每天的作业除了抄、背、默,就是各利中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的弊端,严重地找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缺少学生、教师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生在刚刚接触时难免有一定的不适应,作为教师,就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我们根据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语文作业内容来满足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探索提高低段学生语文作业质量的途径,了解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因素,改进学生语文作业的习惯与方法。
2.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质量,提升学生对于语文作业的兴趣,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学生的能力。
3.设计出能够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业,解决作业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成长。
研究内容:
1.了解现阶段农村学生语文作业的现状。
通过对本校幼小衔接阶段语文作业的布置以及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出现阶段农村学生语文作业的现状,找出问题,对症下药;找到能够沿用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作业设计优化。
2.根据现状,探索幼小衔接阶段语文作业的内容设计。
根据前期实际情况的了解,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出个性化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作业的布置,产生写作业的兴趣,同时也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3.幼小衔接阶段语文作业设计的评价标准
幼小衔接阶段语文作业的评价,应坚持以正面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在评价中,多进行个体纵向比较,积极引导幼儿感受自己的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做小学生的信心,但同时,也要对完成不太理想的作业进行一定的指导。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出适合幼小衔接阶段语文作业的评价标准。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
(3)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视频等资料。
(4)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
(1)进行幼小衔接阶段语文作业的设计,在学校进行实践,并形成评价体系。
(2)在实施阶段及时总结,撰写相关论文。并且开展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3.总结阶段
(1)对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性评估,并撰写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成果鉴定。
(3)逐步做好该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四、研究成果
1.愉快的创新绘画作业。
比如一年级在拼音字母学习过后,为了更好地识记拼音字母,我们布置了拼音字母创意画,二年级在学习完《田家四季歌》之后,我们布置了相应季节——秋天的叶变画,让学生从树叶颜色的变化,感知季节的变化。
2.生动的表演作业。
例如,一年级在学习完拼音字母后,我们让小朋友们动动自己的小手,摆出了拼音字母的样子,跟着做了拼音手指操,既能把拼音牢记,又能锻炼动手能力。二年级在阅读完《快乐读书吧》的童话故事之后,我们举行了班级故事大会,让学生上台讲讲自己读过的故事,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配上自己的动作,不仅加深了自己对读过书的映像,也让其他同学印象深刻。
3.将语文作业内容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
新课标虽然对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没有提出详细的指导意见,但是经过品析 ,其实指 明了作业设计的方向。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小幼衔接的关键阶段,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应当参考学前教育的形式,将作业内容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让小学生发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展现,让作业内容更加生活化和实际化,发挥出作业应有的作用。新课标要求我们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利用好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我们开展了多样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丰富语文作业的层次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内容,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五、成果推广打算
今后,我们将把已有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并将研究继续深入下去。
在小幼衔接阶段,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学科组活动中,继续开展有关小幼衔接阶段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讨论,并让孩子乐学、趣学语文,在轻松、快乐的语文氛围中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