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内“经·开”小学语文课改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城乡牵手结对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和素养提升。5月6日,芙蓉小学开展“语文课堂学习进阶策略的实践探索”为主题的经开区小语“经·开”课改系列研训活动暨常州市第四轮城乡教师牵手结对活动。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金东旭副主任,经开区小学赵霞校长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芙蓉小学陆叶老师执教《海底世界》的第一课时,以学生对大海的印象导入,并创设情景任务——试做海底世界的小导游,引领学生畅游海底世界。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的灵动生成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厘清课文脉络,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升其文本感知力和内容理解力。
随后,经开区小学何婧瑜老师执教《海底世界》的第二课时,着重于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在情景化教学中注重小导游文本组织与表达能力的进阶,引导学生尽情分享,大胆表达出自己的体会,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围绕一个意思来讲清内容,落实单元要素。
接着,经开区小学赵霞校长做了《指向学习进阶的小学语文全课时教学实践探索》讲座。她指出,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创设关联真实生活情境的“大任务”或是“大问题”,由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与过程、多元融通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由此提出语文课堂的进阶之处在于“教为中心转为学为中心”、“知识学习转向素养发展”和“接受学习转为自主学习”,结合学校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单元学习进行微调、扩充和升级,同时对进阶式教学进行深层思考。
最后,教师发展中心金东旭副主任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和赵霞校长的讲座进行高位引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指出,在进阶式教学安排下,每堂课都应该有节点感、递进感和关联感。教师的结构化设计要注意建构语文要素的实质内容,同时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通整合,在课堂中让学生展开思维过程,令其思维活跃起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并关注策略性支持的活动。
城乡学校结对共建,教师互动交流,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经开区的小语教师们也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交流、资源共享、城乡互补、融合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共同推动经开小语的更大发展,让经开小语一路生花、沿途芳华!
(芙蓉小学供稿 撰稿:郭晓彩 摄影:朱明耀 一审:潘忱俪 二审: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