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
主 题 | 落实课标促改革 以习定教提课改 | ||
内 容 |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集体备课 | 主讲人 | 高添怡 |
时 间 | 2023.12.12 | 地 点 | 六年级办公室 |
参 加 人 员 | 刘丽萍、刘亚华、岳晓春、林燕、高添怡 | ||
活 动 过 程 | 高添怡:习作要点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内容紧扣单元学习内容,先从课文阅读中感受艺术之美,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如何将艺术之美写得具体可感,《月光曲》和《京剧趣谈》等课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刘丽萍:学生学习基础:单元的习作表达训练要素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统编教材从三上第六单元开始,分别安排了十多次有目的的训练,涉及到的写作文体也是多样的,由此也能看出这一表达训练要素在小学习作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刘亚华:本次习作的题目是"我的拿手好戏","好戏"原意是指"演得好的戏剧,吸引人的戏剧",在这里并非指戏剧,而是取了"好戏"的引申义,指绝活或绝招。"好戏"前面的两个修饰词"我的"和"拿手",一个强调了是属于"我"的而不是别人的,一个强调了是自己擅长的,这里就引出了一种心理感受,也就是成就感和自豪感,即为这篇习作需要表达出的情感。所以这次习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建立自豪感与成就感的过程。围绕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把教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启发习作思路。教材通过一句提示语,提醒学生拿手好戏并不神秘,大家都有。接着列举了四组词语,这四组词语按类别划分,有文艺类的,手工类的,生活类的,游戏类的……旨在提示学生一些习作的方向,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确定话题,为"写什么"开拓思路。 岳晓春:第二部分是理清习作思路。教材以三个引导性的问题,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角度。首先是内容的确定,也就是选材,要说说自己拿手好戏练成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第二是习作的顺序,先写哪些内容,再写哪些内容;第三是详略的安排,思考哪些内容要作为重点内容具体写,哪些内容可以写得简略一些。 林燕:第三部分是展示提纲样例。教材给出了《三招挑西瓜》的习作提纲,旨在为学生写清楚自己的拿手好戏提供支架,降低习作难度。这个提纲从总体上构思了三部分习作内容:先点明拿手好戏是挑西瓜,再简单介绍怎样练成挑西瓜的拿手好戏,最后详细写周末和同学郊游时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从这个提纲可以看出,最后一部分是要重点写的内容,为了把趣事写详细,提纲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又构思了三个内容:一是自信地挑西瓜;二是被夸赞;三是遭遇尴尬。这样既写了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又突出了重点内容。通过列提纲,习作怎么写就一目了然了。 第四部分是修改和评价的要求,写之后自读习作,检查是否写通顺,是否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用以继续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修改习作的水平。 |
备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时收齐所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