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
主 题 | 落实课标促改革 以习定教提课改 | ||
内 容 | 《伯牙鼓琴》 | 主讲人 | 高添怡 |
时 间 | 2023.12.5 | 地 点 | 六5班 |
参 加 人 员 | 刘丽萍、刘亚华、岳晓春、林燕、高添怡、潘校 | ||
活 动 过 程 | 首先,高添怡老师进行说课,说一说上课的重难点以及整体的一个思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根据注释、插图等理解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3)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艺术之美,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艺术之美,感悟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其次,听课老师分别交流了一下一起磨课的经历。 最后,潘校高位引领: 高老师把知文意、悟情感巧妙融合,整堂课上老师就是学生的知音人,懂得学习文言文的难点,适时点拨,学生对难以看见的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完成“文字”与“声音”之间的完美转换。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而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高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小组合作,读懂意思;三读:想象画面,读出节奏;四读:分角色演读,体会知音。整节课上,郎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 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高老师紧扣字词,着重指导“少、汤”等字音,并亲身示范读,结合语气词“乎、也、矣”,读出了喜遇知音时伯牙的欣喜,伯牙失去锺子期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再配着《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声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感受伯牙的情操和志向,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最后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根植在学生心中。 二、笔尖流淌写知音 学习语文,就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文本只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媒介,老师怎样通过这一媒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尤为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提供平台,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高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大意的同时,不忘了结合文本,找准切入点,进行语言训练。 伯牙作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技艺一定非常高超,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引导孩子想象他的琴声还可能会表现出哪些动人的场景?并且仿照课文句式进行语言拓展:“伯牙鼓琴,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 伯牙鼓琴,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 …… 有效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从自己的角度想象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心心相通,感受了他们之间的情谊,了解了知音难求,“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期盼和遗憾。 这就是在用教材教学生运用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最后和大家分享王崧舟老师的话,祝愿我们都能:细读,做文本的“知音”;定位,做课程的“知音”;理答,做学生的“知音”! |
备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时收齐所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