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
主 题 | 作业设计与管理 | ||
内 容 | 第一单元作业评价 | 主讲人 | 陈晓珊 |
时 间 | 9.6 | 地 点 | 高年级办公室 |
参 加 人 员 | 朱华凤、刘云洁、徐君、陆榕、陈晓珊 | ||
活 动 过 程 | 朱华凤:阐述课表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三学段有明确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有一定的速度,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感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刘云洁: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精心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珍珠鸟》一篇略读课文。这些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白鹭》通过对白鹭的诗意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落花生》借助花生的特点,抒发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 《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童年回忆,把思乡和怀旧之情倾注其中;《珍珠鸟》描述了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展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美好情谊。“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本单元课文描述的不同事物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陆榕: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习作主题是“我的心爱之物”旨在引导学生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能叙述清楚事物与相关事件,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并从课文学习中受到启发,发现事物的特征与抒发感情之间的关联。
徐君: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初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并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对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时代背景,也许不太了解,难以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所以对学生来说,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感知课文中的意境就比较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收集资料,了解相关背景。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课件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侧重引导学生对当下的生活进行思考,把课文和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理解。
陈晓珊:作业评价:根据“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夯实语文基础、促进融会贯通、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审美创造能力”的作业宗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作业层次。主要分为“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探究性作业”三个板块。基于单元一体化的视角,各板块的作业既独立承担功能,又相互联系,梯度推进,形成完整统一的作业体系,促进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 2.作业模块。课时作业大致分为“字词闯关”“能力提升”“熟能生巧”“妙笔生 花”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对应“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探究性作业”三个层次。单元检测作业分为“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模块。 3.作业评价。评价坚持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多样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力求 多元化评价,以巩固知识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备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时收齐所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