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组理论学习材料2023.11.22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芳

谈音乐在品德课的意义与运用

作者|杨嘉莉
如何为品德课插上音乐的翅膀,充分发挥“第一要件”的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恰当地使用音乐,发挥其德育功效,可推动品德教学目标的更好的实现。 
一、将音乐引进思品课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1. 导入使用音乐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共鸣
围绕教学内容,适时插播一首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乐曲,不仅能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角色,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例如:我在执教《(粤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一单元快乐的生活中《欢乐的元宵节》一课时,我首先就播放了北京童谣《正月正》,随着一声响亮的鞭炮声,音箱里传出了孩子们稚嫩的歌声:“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反复唱了两遍后,班上的同学欢乐的心情油然而生,不禁也跟着唱起来,课堂马上活跃了。根据童谣歌曲中的内容,同学们马上对元宵节有了生动而深刻的印象。一整节课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2. 活动结合音乐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小学高年级的一些课文比较抽象、深奥,运用音乐进行渲染,创设激烈的矛盾冲突情境,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在振奋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提高效率,我曾在五、六年级的思品课中采用了歌词、歌手、词人、作曲家等素材来设计活动环节和作业布置。例如,在五年级第三单元不屈的民族的教学中,我运用了音乐家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的素材,我这样设计了问题:① 冼星海是凭着哪些优秀的品质进行音乐创作,谱写出经久不衰的乐章的?②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震撼和启示?③收集有关坚强的歌曲,请写出歌名和其中最有说服力歌词。以这些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3. 融入音乐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音乐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音乐的源头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而思想品德课程则是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的概括与总结,因此音乐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以及倡导的精神有许多共通之处。将音乐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例如在讲述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中《共同的心声》这一课时,播放经典歌曲《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歌声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同时也使他们内心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一首《男儿当自强》诠释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内涵,增强了学生对自身力量的认识,激发斗志,做个自强男儿。    
二、音乐作品在思品课堂运用的注意事项 
1. 立足教材,量体裁衣。音乐作品在思想品德课堂的运用是为教材服务的,它是辅助学习、丰富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而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正确选取合适的音乐作品后,要围绕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构思,或突破重难点,或营造良好的氛围或升华学生的情感。音乐环节的构思首先要研究教材的特点,选取符合教学主题的音乐素材。其次要明确利用音乐素材的目的,是为了导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的,还是为了促进理解引起共鸣的。
2. 精而适量,优化教学。新鲜生动的音乐作品深受学生欢迎,而有些类型的音乐作品相对较多,未免让教师觉得难以取舍。与此同时,过多使用音乐,甚至滥用音乐未免使思品课变成音乐课,本末倒置,过犹不及。因此一定要坚持精而适量的原则。一般来说,一节课以不超过两首歌曲为宜,过多的音乐反而会使学生听觉疲劳,喧宾夺主削弱学生的有效注意,看似热闹却缺乏实效。在歌曲的筛选上首先要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引领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其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需求,选取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优秀作品。
3. 传播正能量,促进道德生长。社会生活复杂多变,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作品绚丽多彩但良莠不齐。《乐记》中提到“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也就是说,先王制定礼乐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口腹耳目的嗜欲,而是要以此教训百姓,使有正确的好恶之心,从而归于人道的正路上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也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坚持正面导向,同时兼顾时代特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