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组理论学习材料2023.11.8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6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芳

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 话题·关注

在音乐教学中应细致观察挖掘音乐教材中涉及到的“劳动教育”元素,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音乐课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真正实现以美育促劳育的作用。

 

笔者结合自身在音乐教育中的工作体会,认为音乐学科在充分发挥美育教育功能的同时,还应该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提高学生对劳动的思想认识,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龄阶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劳动观念渗透方式,充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劳动教育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以乐育劳。

劳动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方法

 

作为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并制定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在音乐课堂中逐步实现。首先,身为教师应该挑选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相关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作品当中的劳动元素,从而能够在音乐教育的带动作用下,让学生对劳动形成一种美好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挖掘音乐作品当中可以提升学生劳动精神的素材,而教师选择的内容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作品内容要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美好的,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劳动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

 

()潜移默化,以乐育劳

 

小学音乐的教学应该考虑到不同年级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根据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低年级阶段学生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对于高年级阶段,则应在音乐课堂中有规划的向学生灌输传统劳动文化和精神。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正处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原始阶段,必须采用有效的方式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劳动教育渗透进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沉浸在音乐海洋的同时爱上劳动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方式。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跳动的音符中的《三只小猪》,同样也是欣赏课,但是通过童话故事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旋律的节奏鲜明,旋律节奏鲜明,诙谐有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劳动情景,结合劳动情景当中的盖房子的动作,提高行动参与的频率,让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形成乐观积极热爱劳动的态度。懂得了遇到困难需要积极克服,要有吃苦耐劳精神,通过集体表演,表达了愉快的劳动心情。

 

()艺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

 

音乐和劳动的结合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因为音乐来源于劳动生活,而劳动生活和艺术教育的结合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生活情趣。

 

例如,四年级下册一单元歌唱课《土风舞》,教师也可以从舞蹈律动作为切入点,根据歌曲的节拍韵律,设计了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通过肢体语言掌握歌曲中大切分节奏的重难点学习,用歌声和舞蹈共同表现出作品所具有的风格特点,并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呈现出庆丰收时的热闹场景,学生在聆听、学唱了这些作品,并了解了相应的劳动情景以后,就能够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着热闹的丰收场景,一边随着欢快的音乐节拍翩翩起舞,像劳动者一样体验和感受付出辛勤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加深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感悟。

 

()自主编创,拓展劳动体验

 

音乐知识本身就比较偏向实践,在音乐知识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是构建劳动教育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编创作为音乐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以及艺术素养。同时通过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编创,可以帮助学生对歌词进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等等,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劳动趣味。比如说在四年级上册学生会学习水上的歌,学生就可以将自己日常的劳动画面,结合在音乐课堂中所学的有关节奏以及表演的练习,对歌曲进行即兴的编创,从而将音乐教育和劳动教育进行充分融合。

 

()乐器制作,拓展劳动体验

 

亲自动手制作简易的音乐乐器,也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以及热情。自制乐器的学习,乐器的练习,本身就涉及到动作的训练,而动作的训练和劳动又息息相关。根据学生在小学的不同年龄阶段,会让学生制作不同的乐器。在低年级阶段会让学生进行小型打击乐器的手工制作,而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劳动经验会更丰富,因此会更多的让学生结合劳动元素对打击乐器以及弹唱乐器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以及增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理发师》,我们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可以使用小乐器沙锤。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活用品去创新自制乐器,可以用塑料瓶装米,装小豆子模仿沙锤的声音等等,过自己的思考和劳动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乐器鼓励学生用自制乐器的演奏歌颂劳动之美,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引以为傲,有助于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和创造。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制作乐器时,也能深刻的体验到艺术家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和工匠们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的。

 

()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融合与延伸

 

在双减政策下实现五育融合五化并举的劳动养成教育模式,打下学生坚实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在劳动教育新课程上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水平,从而形成学校教育的独特优势。我们学校有待挖掘独特的教育优势,以特色课程体系为引领;以课堂(乐学、乐思、乐享、乐创、乐动)为倡导,积极探究和推行劳动教育学科类课程建设与实施,进一步积极探索劳动课程体系,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的价值。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我们新时代的孩子要会做饭炖汤,种菜养家禽等。

 

1.“出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结合学校开设开心厨房课程,联动劳动、语文和音乐三个学科。通过比厨艺、展文采、品韵味;将生活与课堂相结合,课堂变厨房,在生活技能的学习中融入趣味,获得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积累了生活经验,体现了劳动课程所倡导的真劳动、真实践、真收获。学校在今后的劳动课程中还会继续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在快乐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各种基本劳动技能,在学习实践中树立艰苦奋斗、勤劳刻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劳动素质。

 

2.“出香味,品鉴文雅墨香

 

在切身体验了美味佳肴的出炉之后,同学们来到了语文课堂。老师通过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和语言进行引导,让同学们充分调动感官来发散思维,令课堂氛围积极活泼。在展示环节,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巧用修辞,真正做到从"做出香"说出香""写出香。课程要巧用心思、精心设计,做到有趣味、有香味,体现真和实,让学生能说会道。让学生既要分享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也要写出自己的劳动感悟,全方位参加到课堂活动中。

 

3.“出香味,感受艺术魅力

 

在音乐融合课上,让学生们积极编创并用朗朗上口的四字或者六字词作为歌词,用四川话的说唱作为音乐载体,以厨房餐具做打击乐伴奏,再辅以姿势、律动、节奏,跟着授课教师一起边唱边跳。歌词幽默风趣,节奏欢快明朗,表演精彩纷呈。音乐课品出了音乐律动的美,品出了开心厨房里的缕缕的清香,更品出了学生对老师、对学校、对家乡的热爱。课后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学习做一道菜,再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一道菜,拓宽音乐课的视角,让授课老师和孩子们从传统的音乐课堂中走进生活,让孩子们从劳动中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之美,在生活中挖掘音乐素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