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组理论学习材料2023.10.18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6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芳

音乐的美育实施理念与策略方法

本文所讨论的美育方法,并非具体的操作方法,也不是诸如我们熟悉的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国外音乐教学法体系,而是方法论意义上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所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与原则、主要思路与策略等,是确保音乐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美育价值得以实现的行动指南,音乐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要依据这些行动指南进行创新探索与灵活运用。一、基本理念与原则教学改革需要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发展方向需要科学的原则来把握。音乐教育要凸显美育本质属性,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价值与目标追求,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理念与原则,而具体实施方法的创新与运用也必须以此为依据。(一)坚持育人为本音乐教育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音乐核心素养的高度,落实强基础、重体验、常展演的实施路径与策略,有效促进音乐教育以美育人目标的达成。要切实转变学科为本传统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专业化技能训练、碎片化知识传授,以及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审美体验、音乐专项特长彼此割裂的倾向,聚焦音乐核心素养培育,注重音乐实践能力培养。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学习、音乐审美体验实践、音乐专项特长养成三者相互融通,相辅相成,学以致用,为学生现实音乐生活提供素养支撑。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关注弱势群体,以生为本,确保每个学生在音乐教育中拥有平等的体验、实践、展示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快乐感、成就感、获得感,实现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美育育人目标。(二)优化课程内容音乐教育课程内容要突出中华优秀音乐文化主体地位,凸显中华美育精神,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内容选择要遵循音乐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音乐发展规律,重视与生活的关联,满足学生多样性音乐发展需求。根据国家有关完善美育课程设置的要求,基于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音乐课程内容。在突出音乐艺术特征和学科逻辑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学科融合理念,主动整合相关学科内容,保证有一定比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大中小幼各学段音乐教学内容要有机衔接,体系完整,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审美体验、音乐专项特长三方面内容有机融合,共同构成音乐课程内容的育人体系。(三)创新教学形式音乐教育要遵循美育教学规律,凸显体验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特点,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内涵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体验音乐美感,激发音乐表现与创造,并形成一至两项音乐专项特长。倡导大单元、项目式、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等教学形式,为学生搭建音乐审美体验与展示的平台。要将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校园音乐环境、音乐艺术展演等方面有效对接,为学生音乐专项特长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要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学校音乐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要每年组织学生去音乐厅现场欣赏音乐会。要构建强基础、重体验、常展演“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实施体系,一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二是要提供学生丰富而充足的音乐审美体验的机会;三是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为学生搭建和提供展示自己音乐专项特长与音乐创作成果的平台。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尽可能融入音乐审美实践中进行,避免孤立地、碎片化地传授知识技能;音乐审美体验与知识技能学习、音乐艺术展演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四)完善教学评价音乐教育评价要遵循美育评价规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丰富评价内容,完善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必备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以及音乐专项特长,特别是学生在真实音乐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评价形式和方法,倡导师生共同参与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坚持终结性音乐考试评价与过程性音乐素质测评相结合,杜绝可能导致死记硬背等应试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音乐艺术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在教学评价中展现音乐才能和学习成果的机会。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兴趣、创造性,满足表现欲,获得成就感,为学生学习音乐注入动力与激情,并有效促进和引领音乐教学的改革发展。

 

二、实施策略与方法根据国家美育政策精神和各地各校美育实践探索经验,学校美育工作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艺术展演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音乐教育中所占比重不尽相同,但都不可或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与作用,只有四位一体、相互融合,才能构成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因此,探讨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方法,可以从音乐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校园音乐环境、音乐艺术展演四个方面来展开。(一)音乐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与载体,是实现音乐美育价值主渠道。从学习内容来看,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包括音乐欣赏教学、音乐表现教学、音乐创造教学等三个领域。第一,音乐欣赏教学重在自我体验。音乐欣赏是以聆听、体验、探究、评价等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品鉴,在产生艺术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愉悦与美感的同时,对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做出判断和反思的音乐实践活动,它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音乐欣赏教学对于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欣赏教学应强调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获得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审美感知和亲身体验,切忌教师一味说教与肢解音乐的专业化作品分析,切忌教师以自身经验来替代学生对音乐的自我体验。除了聆听之外,在音乐欣赏中要鼓励学生通过演唱、演奏、随乐律动与舞蹈、综合性艺术表演等自己喜爱的实践活动方式,以及口头交流与文字描述内心感受的方式,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深化对音乐情感的自我体验。音乐欣赏教学还要对接学生现实音乐生活,为学生创设体验音乐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各种音像、图文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走进音乐厅和剧场,现场聆听音乐和体验音乐氛围。第二,音乐表现教学重在自信展示。音乐表现教学是学生最喜爱、最期待的音乐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演唱、演奏,以及以音乐为主要内容和载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等,这些内容是以人声、乐器为主要媒介表现音乐、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以及歌表演或音乐剧表演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有效激发音乐学习兴趣,积累音乐表演经验,体验演唱、演奏等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音乐表现教学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这种平台可以是课内课外的、校内校外的、正式非正式的。要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艺术爱好与表演创意,要鼓励学生自信表现,切忌以专业化思维和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免伤害表演兴趣和表现激情甚至身心健康。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或题材的演唱、演奏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完成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表演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掌握音乐表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用音乐来表达个人情感以及与他人交流、融洽感情,丰富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促进对音乐的理解,不断提高艺术表现水平。第三,音乐创造教学重在自主创意。音乐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艺术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教学并不等同于学习作曲,主要包括两类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一是以开发创造性思维和潜能为目的的即兴表演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遵循艺术的创作规律,学习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编创活动。普通音乐教育培养的不是专业作曲家,而是具有创新创造活力和创意思维的人,因而与表演教学一样,音乐创造教学同样要避免专业化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尊重、欣赏、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创意。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创造活动,通过所创造的作品自信地、充满创意地展示与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想法和观点。音乐创造教学要与欣赏教学、表现教学相结合,创造活动要渗透于音乐欣赏与表现活动当中,在表现与欣赏中创造,在创造中表现与欣赏。同时,要鼓励学生借助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来开展音乐创造活动,创造出自己新颖别致的作品,并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二)课外音乐活动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出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体验性特征,具有独特和重要的育人价值与功能。课外音乐活动不仅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它本身就是音乐教育的独立存在形式与内容。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载体主要包括学生音乐艺术社团、音乐兴趣小组、班级年级校级集体音乐活动等。课外音乐活动要凸显美育本职特征,实现以美育人目标,就必须坚持常态化、群体化、生活化、课程化。第一,常态化。这是从活动频次上讲的,就是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是经常性的,是不拘规模大小、规格高低的,一般来说,每周都开展活动,每逢节庆则可能活动更为集中。课外音乐活动开展得越多越好,它应该成为学生艺术生活与校园文化的常态。时间安排上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灵活的;活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活动形式上可以是班级的、年级的、校级的,也可以是艺术单项的、专项的、综合的,还可以是个体的、群体的、全体的。课外音乐活动必须训练与展示并举,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和提供展示的机会,这是课外音乐活动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发挥育人成效的关键因素。第二,群体化。课外音乐活动与音乐课堂教学一样,一定是面向人人的,它不是音乐特长生俱乐部。与课堂教学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论是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规模,都可以为学生量身打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是学校开展课外音乐活动首先必须树立的正确观念和基本策略。国家印发的多个美育文件都对包括课外音乐活动在内的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全员性与群体性,强调惠及全体与面向人人,不断提高美育活动的参与面和受益面。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等,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第三,生活化。课外音乐活动要真正实现常态化、群体化,就不能让其滑向技术化、专业化的误区,就必须走生活化之路。长期以来,课外音乐活动的技术化、专业化倾向是较为普遍的,育人意识比较淡漠,习惯于枯燥的技能训练,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爱好因此被磨灭。课外音乐活动必须对接学生的现实音乐生活,树立为学生音乐生活服务的意识,无论是内容的选择、形式的组织、指导的方式、评价的标准、展示的样态等都必须走生活化、业余化之路,真正让课外音乐活动融入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与各方面。第四,课程化课外音乐活动是美育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方面,实施课程化管理,有助于实现课外音乐活动的常态化、群体化,有利于提高活动质量和育人成效。课外音乐活动的课程化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时间安排上的课程化,活动时间要相对固定,要上课表,要保持活动的一定频率;二是活动内容的课程化,这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条件做出科学系统安排;三是活动评价的课程化,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表现情况要作为音乐课程成绩评定的一个重要考查指标。(三)校园音乐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音乐环境是具有独特育人价值的隐性音乐课程,它和显性音乐课程相互映衬、互相交融、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学校音乐课程的完整系统,协同实现以美育人目标。校园音乐环境的育人功能尤为体现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点。校园音乐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所谓硬环境主要指体现出音乐艺术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供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各种设施设备等。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若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体现音乐艺术特质的设计感、画面感,如音乐家雕像与图片、音符与旋律图案、乐器模型等巧妙地布局在校园,那么就会很自然地让师生产生一种走进音乐童话乐园的美感。学校广播台、电视台、LED显示屏、宣传栏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文化传播硬件,尤其对传播高雅音乐、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具有独特优势。另一方面,无论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还是课外音乐活动与音乐艺术展演的开展,都需要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分享的平台,这就要求校园室内、室外环境建设都要为学生设计诸如表演厅、音乐角、合唱台、卡拉OK厅等场所,以及提供各种可供学生随时使用的音响设备、乐器等。这些设施设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条件来进行配备,不求有多好,必须确保有。要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想唱就唱、想弹就弹、想舞就舞。所谓软环境是指各种体现音乐文化内涵的教育教学资源与艺术文化氛围,它主要体现于学校的音乐文化特色与品牌以及形成校园文化传统的各种创新做法上。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特色与品牌,如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特色,节庆音乐文化、红色音乐文化、主题音乐文化品牌,校园内歌声回荡、班班课前有歌声,自发的或有组织的音乐表演活动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各个学科的课堂上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校园集会活动前的音乐暖场表演,等等。这些都属于校园音乐文化环境的载体与内容,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美育影响,具有良好的育人成效。(四)音乐艺术展演艺术展演纳入学校美育体系,这是近年来随着艺术展演在学校美育中所体现出的独特育人价值越来越明显而得以实现的,可以说,艺术展演已经成为新时代学校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离不开艺术实践活动,没有艺术实践活动的音乐教育和不能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学生审美生活都是单调而苍白的,而音乐艺术展演既是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成果最好的呈现形式。音乐艺术展演不是一种比赛活动,主要不是展示音乐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而是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以展现他们的音乐才华与青春风采。但长期以来,学校的音乐艺术展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被功利化了,锦标至上的倾向比较严重,因而音乐艺术展演往往成为了极少数人的专利,而这种专利是以牺牲绝大部分人参与展演活动的机会为代价的。为此,要想真正发挥艺术展演的美育价值和功能,音乐艺术展演必须从实施上由膜拜技术转向崇尚艺术,从目标上由热衷功利转向专心育人。音乐是有技术的,但音乐艺术不等同于技术,艺术包含着技术,但比技术层次更高。音乐艺术展演有技术展示的成分,但技术水平的高低不是展示应该关注的主要方面,尤其不应该成为评价展示水平的主要指标。音乐艺术展演应该崇尚的是对艺术与美的热爱与敬畏,对情感与心灵的表达与共鸣,它是一种美感的浸润,激情的传递,青春的彰显,如果我们把如此走心的活动降低到技术层面,以美育人的目标试图靠技术来达成,那不仅是忘记了展演的初心,降低了展演的品位,而且还是对艺术与美的庸俗化理解。音乐艺术展演不是为了满足某种功利追求而存在的,它是一种美育的实践体验形式与载体,如果以获奖为目标,那么展演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展演活动开展得好不好,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的育人功效。为此,要鼓励音乐艺术展演公益化,因为公益本身就是一种非功利的行为,具有良好的育人功效,对助力艺术展演从功利化转向育人的正轨,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艺术展演公益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校要鼓励和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参与社会公益性展示,如节假日参加街道、社区、公共场所的节庆演出,定期不定期到社会福利机构、特殊学校、乡村等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的慰问演出。二是要杜绝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表演行为,这是学生音乐艺术展演活动不可触碰的一条底线。以上从基本理念与原则、实施策略与方法两个方面对音乐的美育方法进行了探讨。应该强调的是,无论是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最好的教育方法,都需要由教师去践行和落实,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育人成效,音乐教育育人成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以育人为使命,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育人之师”而不是“授艺之师”,要具有美育理想和教育情怀。也只有当音乐教师充满教育情怀与教育爱,不忘美育初心与使命,音乐教育才能够真正从学科为本转向育人为本,才能够真正从追求功利转向专心育人,才能够真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实现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陶情冶性滋养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美育价值。

结语音乐既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和空间的艺术,还是表演的艺术、表情的艺术和抽象的艺术,正是这些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审美特征,使得音乐成为了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陶情冶性滋养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音乐教育实践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要构建音乐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校园音乐环境、音乐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并采用与这四个方面相契合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音乐的美育育人功效,实现音乐以美育人的价值追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