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8语文教研组第五次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9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潘忱俪

以“习”定“教”:给语文阅读教学一把钥匙

主持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现在更要注重语言的应用。但是虽然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多,教师花费的心血大,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着“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落实“习”定“教”,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这把“尺”指导我们不断地摸索和探究,其中有收获也有困惑。

第一篇:理念之尺

主持人:“习”定“教”这把尺是理念之尺、实践之尺。首先我们来说说理念之尺。各位老师,结合我们平时的理论学习,你觉得我们“习”定“教”的理念之尺是一把怎样的尺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把关键词写到花瓣纸上。

主持人:追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尺……

第二篇:实践之尺

(1)主持人:本次校本研修活动,我们运用案例研究的形式,试图从操作层面上作一些深度探究和有益尝试。今天赵惠琴老师和陈晓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两堂精彩的语文阅读课。两位老师都是具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赵惠琴老师是经开区学科带头人,陈晓珊老师是区骨干老师。他们对语文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先请赵惠琴老师结合刚才的课堂教学说说自己是如何落实阅读教学中的以“习”定“教”。

1赵惠琴:以“习”定“教”要求我们课堂的出发时必须要明确教学设计的目标,我在执教时发现只有找准文本教学的重点训练内容,课堂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在试教过程中,我明确文本重点,“体会小城的美”,要理解小城的美,我就着手如何教的问题。

1.抓住重点,方法切入。三年级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很肤浅,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是我们课堂上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所以我就想借助课文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本节课,我重点在于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让学生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三小节的方法,都一以贯之,只不过,在第4小节是教师的教,而5、6两小节是小组学习、同桌学习,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让学生能将这种阅读方法,融会贯通。

    2.多维辅助,训练得法。我通过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事物的特点。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点,我还适当地插入思维训练,比如,在理解凤凰花的“热闹”和“红艳”这一特点,我让学生从近到远的欣赏,练习表达,凤凰花的特点;在理解树的特点的时候,让学生欣赏“亚热带树木”的不同风貌,创设海滨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图片中的树的特点,用一句话表达出不同树木的不同特点。

 2郭晓彩:一、抓准教材,定清目标。赵惠琴老师由“海滨风光的画面”进行复习导入,引领孩子们走入五彩缤纷的海滨风光之中。课堂中,赵老师扶放结合,帮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句,聚焦关键词”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们借助学习单自主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大胆发言,主动学习。二、读为主线,定位读练。随文朗读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赵老师用先感悟后朗读的方式,悉心指导,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美景的赞叹。在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中,学生兴趣十足,课堂氛围活跃。

3王小娟:我非常赞同两位老师的观点,虽然我是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但我发现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在执教二年级《田家四季歌》时定位“田家”是本课重点,本课的“四季”写的是“田家”的四季。其中,学生对田家的“农事”的理解是一大难点。农事活动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教学中,我利用丰富、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调动起自我思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事活动常识。例如,文中第2小节有个农事活动是“养蚕”,教学时我播放了关于蚕的一生变化的视频,学生就通过自己的观察,更直观、更轻松地了解“养蚕”这一农事活动。本文是首诗歌,定位诗歌训练重点在于朗读体悟。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会语言表达的一种手段。鲜明的节奏,朗朗上口的语言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朗读,并设计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并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主持人:听了以上几位老师的发言,我发现以“习”定“教”,从教学目标来说,其实我们是要“定一定”(板贴)就是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适当放低要求,找准定位,让更多学生达到训练的目的。

4赵惠琴:是的。“找准痛点,练得有效”(板贴)

主持人:那么,在刚才的课堂展示上,我们可以看到陈晓珊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管理与激励别具一格,请陈老师说说你的上课感受。

5陈晓珊:大家可以看到在课堂上,我一直关注学生的生成资源,对执教中学生的生成资源有效地进行了课堂调整的再整合。

《四季之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动态描写。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设计了两大任务:品读春天和品读夏天,采用自读、寻找自己喜欢的词句、体会句子之美三步骤,以这样的方式推进教学。反思两个教学片段:

1、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得到碰撞,让交流频次变多。

2、根据内容提出核心问题,层层推进介入教学。

(一)以《四季之美》第二小节为例,教者设计如下:

1.出示【学习任务二:品读夏天。朗读文章——默读,画出你喜欢的部分(可以是词,可以是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你体会到什么。】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你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你想到了什么?还有谁也喜欢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找出作者描写的三种夏夜。

5.感受作者对后两种夏夜的喜爱。

6.说说自己喜欢后两种夏夜的理由。最后师配乐范读,学生齐读。

教学时在交流自己喜欢哪种夏夜时,有一个同学在说“无数萤火虫翩翩飞舞”情景时只能说到“天黑很黑,但是很多很多的萤火虫在飞舞。”没能说出那种动态的美感。而接下来一个学生却说“我仿佛看到了在漆黑的夜晚,有无数萤火虫一闪一闪的,仿佛是黑夜中的天使,给黑夜带来一点一点的光亮。”语句完整,想象也奇特。这样的生成我们可以及时关注,当时我没有想到可以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展开想象这个语文要素结合起来去肯定这个孩子,有些遗憾。所以,预设与生成依然是教学设计时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这堂课上还有几处生成我认为也是很不错的,比如说一开始考察学生古诗中的四季这一环节,生成了很多我自己没预设到的诗句,让我感受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再如第一小节中对“红晕”对理解,学生会结合生活实际感知红晕的美丽、可爱。还有体会“染上”这个动作时会结合美术,说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滴上一滴颜料,颜料慢慢晕开来。说明学生的学习其实得到了迁移。

当然在这些生成呈现时,我觉得我们老师不能急于走教案,再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同学要巧用这些生成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让我们的课堂更扎实,更有深度。

6刘亚华:(生成资源的把握)

7莫金霞:是的,刘校说的很对,我有个补充,我们在关注学生课堂口头练习的生成资源时,其实还可以有笔头练习的生成资源。“双减”政策落地后,对于作业管理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因而我在课堂执教时会有意识的把语文补充习题册上内容设计到教学环节内,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四年级《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补充习题上有一道表格填写题。我选择展示的两个学生的答案也比较典型:一个是将文中的相关句子全部抄写了下来,一个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的概括。两个学生进行交流后,我将两个答案同时用投影放了出来,让学生们探讨觉得哪一种填写方式比较好,将课堂评价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在充分的讨论中得到填写表格题型的方法:提取关键词,学会概括。当然,这里可以更好地利用希沃助手的投屏功能,这样就能更多地展示学生的填写内容,会发现有的孩子填的还要简洁。在更多的比较后,学生更能体会到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需要寻找变量,不要重复填写相同的内容。

8主持人:所以,我是不是这么认为在以“习”定“教”的课堂中我们老师的教学管理与激励是要“缓一缓”(板贴)把握学生生成的节点,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及时对学生有效激励,便是基于学生学情的有效教学组织,可以使学生学习更为灵动多彩。

9陈晓珊:是的,在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是宝贵的资源,是学生生长的迸发点,缓一缓,找到节点,练得得法。(板贴)

10主持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程总目标中规定:“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老师们,中高年级每个单元都有需要训练的单元要素,像这样需要重点训练的要素,是如何在课堂上操作的呢?

张怡:我记得三年级《秋天的雨》中有这样一个练习,仿写第二自然段。当时,我聚焦“五彩缤纷”这个词语,让学生感受颜色丰富。我引导学生找表示颜色的词语,,从而来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朗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色彩的绚丽及蕴含的生机活力,加深学生对“五彩缤纷”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的仿写搭建扶手。最后让学生练一练,“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仿写句子,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用具体的句子表达生动,使学生的练习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设计中,“等一等”的策略使得学生在“五彩缤纷”这个成语的学习上,从初步简单的词语认知到最终的实用的片段仿写,这样便是达到学生能力螺旋式提升的效果。

11单银娥:是的,张老师这节课,我听过,张老师等一等的策略,我在执教四年级爱国单元中的《古诗三首》也有所尝试,在一堂课上执教两首边塞古诗,拓展一首边塞诗,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边塞诗的创作密码。通过教学,扶学和自学的方式来一步步呈现。我先通过《出塞》让学生感受边塞诗的创作密码——战争、爱国情怀和边关景物。在教学时,我通过视频的呈现,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诗人希望的“龙城飞将”到底是谁?以此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感。再通过感受边关景物表达战士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的教学比较细致,接下来的《凉州词》就采用了扶学这一策略,通话出示图片和想象,感受战争的一触即发;通过不同的朗读感受“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与悲壮,进一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在学习完两首边塞诗后,我带领学生总结边塞诗的创作密码,并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王昌龄的《从军行》,通过小练习1、圈一圈:圈出诗中边塞特有的景物。2、找一找:诗中哪两句描写的是战争的场面呢?3、悟一悟: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战士们什么样的情感呢?这三个步骤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里我并没有催促孩子,而是给足时间让他们讨论,让他们对边塞诗有更明晰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从一篇走向多篇,以后遇上边塞诗,也能更加从容。

 

主持人:在两位老师的叙述中,我抓到这一个关键词:“等一等”(板书),“等一等”意为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训练和练习中,学生逐步建构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语文素养得以螺旋式提升,学习有所深度。对于课堂教学的话题,大家谈起来都是津津乐道、有滋有味。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先谈到这里。今天我们运用案例研究的形式进行了校本研修,从操作层面上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落实以“习”定“教”,提炼出“定一定、缓一缓、等一等”课堂教学策略,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恳请金主任批评指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