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 | 2023.5.17 | 主讲人 | 姜丹妮 | |
活动主题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集体备课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周琳、王薇、王月屹、朱燕、单雪莲、姜丹妮 | |||
活 动 内 容 | 姜丹妮:本部分知识是对以前非正式的统计表整理和呈现数据知识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建立正式统计表表象的重要环节,更是今后学习统计知识的铺垫。教科书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如制作班牌、投票选人参加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以收教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引导学生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单雪莲: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二是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这两个层次的内容都非常注重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而且能较好地体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周琳:《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第一学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做了如下要求: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 朱燕:通过具体事例调查,让学生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分别是调查学生喜欢的班牌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它们能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通过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做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王薇: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思考,从多种统计方法中选择优化。 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王月屹:教学时要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