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 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22.12.7 | 主讲人 | 周琳 | |
活动主题 | 《9加几》公开课评议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王月屹、朱燕、王薇、周琳、单雪莲、姜丹妮 | |||
活 动 内 容 | 本次备课组活动主要是针对12月6日王月屹老师执教的《9加几》这节课开展评议、讨论: 周琳:优点:课堂的环节设计以及课件的准备都很有条理,授课的知识点和重点也很侧重。 思考: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如何更加准确的向学生传达教学知识? 单雪莲:课堂的活跃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堂课的语言要简洁,课件也要更简单,适当添加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数学用语,注重细节,规范演示。 王薇:优点:1.教学环节设置合理,层层相扣。2.板书工整明了,很清晰。 不足: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层次上体现不足,没有进行适当的总结。 2.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讲的过多,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建议:1.老师传达的信息一定要准确简洁,可以适当进行数学用语的小结,比如“凑十法”可以适当的进行小结。 2.走到学生中间去,给更多学生展示的机会! 朱燕:优点:上课时语言温柔,板书工整! 建议: 1.在课中应多点学生发言,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课堂上可以多设置一些学生能够参与的游戏,; 3.多引导学生发言,让课堂更加的活跃,便于了解学生是否有掌握课堂知识。 4.老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需要更自然更有效的的传达出自己的观点。 姜丹妮:老师在课前的准备和和课程的设计够很有层次性,授课的环节设计也很有结构性,例如:在“凑十法”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自己动手演示,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
低年级 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22.12.14 | 主讲人 | 王月屹 | |
活动主题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四五六部分)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王月屹、朱燕、王薇、周琳、单雪莲、姜丹妮 | |||
活 动 内 容 | 周琳: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为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取得数学的知识技术,而且要把知识技术、数学试探、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太长期的教学进程,慢慢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不管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仍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取得知识技术,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独立试探或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大体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进程中积存大体体会,帮忙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试探、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适应。 王薇: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表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增进学生的全面进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踊跃参与学习活动的进程中不断取得进展。学生取得知识,必需成立在自己试探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同意学习的方式,也能够通过自主探讨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慢慢形成技术,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取得知识技术的进程中,只有切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试探、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取得进展。 单雪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进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组织”作用要紧体此刻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 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形,确信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尽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姜丹妮: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托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取得全面的进展。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看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试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慢慢学会学习。 朱燕: 感悟数学思想,积存数学活动体会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进展和应用的进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式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归纳,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踊跃参与教学活动的进程中,通过独立试探、合作交流,慢慢感悟数学思想。 王月屹: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讨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教学。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进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积存数学活动体会、培育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当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进程参与,重视学生踊跃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