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 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22.11.2 | 主讲人 | 单雪莲 | |
活动主题 | 《表内除法》集体备课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王月屹、朱燕、王薇、周琳、单雪莲、姜丹妮 | |||
活 动 内 容 | 单雪莲:单元教材目材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决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4、让学生在学习中休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周琳:本单元重点:使学生熟悉应用乘法口决求商,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外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决求高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王薇: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量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王月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让每一位学生真正理解题,会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2、在操作活动中,注意由具体到抽象的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体验数学问题。 3、加强用口决求商的基本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朱燕:利用学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的方法和经验来学习,用“7—9的乘法口决求商”引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姜丹妮: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本单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概7进行分析、推理,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评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北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
低年级 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22.11.9 | 主讲人 | 周琳 | |
活动主题 | 《厘米和米》集体备课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王月屹、朱燕、王薇、周琳、单雪莲、姜丹妮 | |||
活 动 内 容 | 周琳: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在明确使用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些基础上认识线段。 王薇:厘米和米是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它们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还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单雪莲:教学重点 :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认识线段和量线段用刻度尺画线段;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 姜丹妮:教学难点 :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朱燕: 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 王月屹: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低年级 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22.11.16 | 主讲人 | 王月屹 | |
活动主题 | 《认识11-20各数》集体备课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王月屹、朱燕、王薇、周琳、单雪莲、姜丹妮 | |||
活 动 内 容 | 王月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 个十是20。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数感。 朱燕: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 个一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使学生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周琳:经历用小棒数数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写。能用11~20各数数出物体的个数。 单雪莲: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姜丹妮:在认数过程中,增强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 |
低年级 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22.11.23 | 主讲人 | 姜丹妮 | |
活动主题 | 《表内乘除法(二)》集体备课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王月屹、朱燕、王薇、周琳、单雪莲、姜丹妮 | |||
活 动 内 容 | 姜丹妮: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单雪莲: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认识除法竖式;进一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学习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周琳:通过情景教学,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朱燕:通过实物感知(分一分)、数形结合(画一画)等方法,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通过对算法多样化的探索,理解用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王月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有些除法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是以后学习除法的相关知识的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低年级 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22.11.30 | 主讲人 | 朱燕 | |
活动主题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集体备课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王月屹、朱燕、王薇、周琳、单雪莲、姜丹妮 | |||
活 动 内 容 | 朱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王月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姜丹妮: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单雪莲: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周琳: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王薇: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