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个人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0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叶婷

教师姓名

马桂玉

学习时间

2022.11

学习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

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悟”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学习、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量感。

l)在亲历度量过程中逐步形成量感。

首先,学生需要在真实情境下的数学活动中亲自经历度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感知需要度量的量的属性,从自创单位测量到统一单位,体会单位实际的大小,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度量单位和方法。(2)在想象、推理等活动中发展量感。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量”都可以直接感受,如吨、千米、公顷、平方千米等等。对于这样的相对远离学生的“大量”,量感的培养必须依靠想象和推理活动进行。

3)在估测与对比中增强量感。

量感更多体现在不借助工具的前提下,对计量有比较准确的感知。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估测活动,如估测教室的长度、面积等,还可以直接走到教室门前,告诉学生教室门高2米,让学生来估计老师有多高,并思考为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境自主选择合适的估测策略,会用常见的参照物进行比较估计,并通过估测与实际测量的对比,提高估测的准确度,不断积累估测的经验,切身感受“量”的大小,形成数学直觉,增强量感。

教师姓名

叶婷

学习时间

2022.11.15

学习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在乘法中,横式比竖式重要

在提到运算的整体性时,教授强调横式比竖式要重要。横式是算理,竖式是算法。在讲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时,其实就是用到的乘法分配律。

小例子:25×12=25×(2+10)=25×2+25×10。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培养运算能力。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后,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等多位数的乘法,在探索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2.关于数的认识

在讲到数的认识时,特别强调了数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抽象的过程。数的认识是在形式上去掉数量的名词,用符号表示数;在实质上舍去事物的背景,使数具有了一般性。数是一种符号的表达,是对数量的抽象。

小例子:两匹马、两粒米→□□→2这一简单的小例子体现的就是数是一种符号的表达,是对数量的抽象。这里面包含的素养目标是建立数感、符号意识。两匹马、两粒米→□□这个过程是从感性具体→感性一般的简约阶段;□□→2是从感性一般到理性具体的符号阶段。

3.除法是教学难点,表现在分数和小数

现在我们讲分数和小数除法时,很多时候都与整数除法无关。忽略了除法的两个要点,都与整数除法有关(本质上还是整数除法)。

整数除以整数=分数     整数除以整数=小数

小例子:再讲分数除法之前,进一步理解整数的除法可以表示成分数形式。

4÷3=4×⅓=4/3     4÷3=a←→4=3×a(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⅓=3×a×⅓(等式的基本性质)←→4×⅓=a4÷3=a=4×⅓

解决了分数除法的问题: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4.小学阶段不讲方程的目的

不讲方程的目的,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字母是数的更高层次的抽象,从理性具体上升到理性一般(普适阶段),能够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运算。

5.小学数学中遵循的几个基本事实

2022版课标明确提到的基本事实有两个:等量的等量相等(23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5页)除了这两个明确提到的以外,小学阶段的基本事实还包括:传递性:a=b,b=c,则a=c;等式的性质:a=b则a+c=b+c。

6.关于尺规作图

图形与几何部分,增加了动手操作环节,通过尺规作图增强对数学的感觉。

要求一: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引导用直尺和圆规作给定线段的等长线段。

给定一条线段,作等边三角形,感悟两条直线交于一个点;

给定两条线段,作等腰三角形,感悟三边关系;

给定三条线段,作三角形,感悟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要求二:把三角形的三条边依次落在一条直线上,感悟周长。借助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周长,感知线段长度的可加性,理解三角形的周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